首页 >> 評論世界

韓方需以實際行動推動中韓增信釋疑

2024-05-20 16:56:32
(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5月13日,韓國外長趙兌烈來華訪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與趙兌烈舉行會談。這是韓國外長時隔6年半再度訪問北京。

  趙兌烈表示,中韓建交以來,雙方合作取得飛躍式發展,尤其在經貿領域聯繫密切。韓國政府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此次訪華不僅單純出於“訪問”目的,更希望解開兩國之間錯綜複雜的線團,推動韓中關係邁向新階段。趙兌烈此行不僅反映了當前國際形勢下中韓關係的特殊性,也為未來雙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契機。然而,“解鈴還須系鈴人”,深化合作的大前提是增進互信、管控分歧,未來能否真正做到增信釋疑,還需韓國政府的實質性行動。

  趙兌烈此次訪華釋放了兩條重要信號:

  一是側面回應此前的中韓地緣政治矛盾,尋求和解、重啟對話。事實上,趙兌烈正式訪華前,韓國內部輿論呼聲已經高漲,呼籲政府盡快處理並恢復中韓關係。趙兌烈特別提到,韓方不贊成零和博弈,希望平衡地同各國發展關係、盡量減少制約兩國關係發展的地緣政治因素,管控分歧,聚焦合作,共同開啟韓中合作新局面。此表態一反此前韓方實際奉行的親美外交政策,傳遞出希望改善中韓關係的信號。趙兌烈此次訪華表明,韓方有意加快調整對外政策,重啟中韓高層對話、謀求外部環境平衡。

  二是呼籲深化經濟合作,密切中韓經貿聯繫。趙兌烈在會談中多次提及“合作”,指出當前全球形勢複雜多變,尤其是中美以尖端技術為中心的競爭加劇以及地緣政治不穩定因素增加,使得外部環境更加嚴峻。他強調,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中韓經貿關係也從過去的互補性關係逐漸轉變為競爭性關係,給韓國帶來嚴峻挑戰。趙兌烈希望中韓雙方能就保持產供鏈的穩定加強溝通協調,並與中方發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王毅表示,建交30多年來,中韓兩國關係總體發展順利、富有成果,近段時間雙邊關係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不是中方願意看到的;希望韓方與中方一道推動中韓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然而,儘管趙兌烈此次訪華表態積極,但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韓方對某些問題的認識仍存在根本性誤解,迴避問題根源的合作主張終究無法解決現實困境。儘管趙兌烈多次重申“韓方一個中國立場沒有變化,並贊同經貿問題不應泛安全化”,但“韓中經貿關係從互補轉向競爭”的說法依然是將經濟問題泛安全化。中韓經貿關係變化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中方,而更多是受到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與中國經濟“脫鈎”的影響。韓國自身的親美政策也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此外,受國內政治保守化和美國誘拉的內外雙重因素影響,本屆韓國政府自上台以來推崇的“價值觀外交”明確體現親美立場,主張倚美靠日,處理對華關係存在短視行為。韓國總統尹錫悅還曾公開宣布“要給中國立規矩”,聲稱為維護地區和平將與美、英、澳等國推進地緣戰略合作確保台海保持和平現狀,高調插手台海、南海問題,干涉中國內政,這直接導致中韓緊張局勢加劇,繼而引發韓國在航運業、旅遊業等方面遭受嚴重經濟損失。可見,推動中韓合作進程,關鍵在於韓國需展現更多誠意和實際行動,為雙邊經貿合作創造更加有利的政治環境。

  中韓是利益高度融合、產供鏈高度互嵌的合作夥伴,推動雙邊關係穩定發展理應成為中韓持續努力的目標。強化供應鏈穩定是中韓經貿合作基礎。通過合作解決供應鏈瓶頸,確保關鍵產品的穩定供應,將有助於兩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中韓的經貿合作領域多元,未來在旅遊、技術、能源和電商等領域的緊密合作,將為中韓關係注入新的活力。“張家界熱”風靡韓國、大熊貓“福寶”廣受歡迎。雙方可抓住發展窗口進一步推動旅遊合作,促進人文交流和經濟收益的雙重增長;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尖端技術領域聯合研發和技術交流,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共同開發清潔能源技術,推動綠色經濟發展;進一步優化跨境物流和支付系統,促進商品和服務流通,推動跨境電商發展。

  總體而言,中國對韓政策保持穩定性、連續性,始終將韓國作為重要合作夥伴。韓方應以此訪為契機,未來,更多以實際行動做好增信釋疑的“解鈴人”,從認知到做法均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維護中韓關係政治互信根基,與中國共同推動雙邊關係穩定發展。

  來源:中國網  作者:呂平 馬若涵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