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世界

富權:人一走茶就涼VS西瓜偎大邊

2024-05-27 11:43:57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澳門華澳報27日發表富權文章:人一走茶就涼VS西瓜偎大邊。以下為文章內容。

  民進黨昨日進行縣市黨部主委暨勞工黨部主委,及第二十一屆黨代表選舉。這是賴清德走馬上任後,民進黨的第一次黨公職選舉。根據《民主進步黨黨章》規定,縣市黨部主委為兩年一任,得連選連任一次;黨代表也是兩年一任,連選得連任(民進黨“全代會”為兩年一屆,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必要時可以透過特定程序召開“臨時全代會),黨代表分為“票選黨代表”與“當然黨代表”兩種,其中“當然黨代表”是“立委”、“直轄市”議員、歷任黨主席、縣市長等黨公職所組成,共有三百零八席(此前曾經“中央部會”第一首長也是“當然黨代表”,後撤銷);“票選黨代表”則是根據各縣市的黨員比例安排應選名額,今次公應選出三百零九席。兩造黨代表共六百一十七人將在今年七月的第二十一屆第一次“全代會”中改選中執委、中評委。其中選出“票選中執委”三十人,再由中執委選出“票選中常委”十人;而黨主席、“立法院”黨團三長、黨籍“直轄市長”為“當然中常委”及“當然中執委”,另由黨籍縣市長互選一名“當然中常委”及“當然中執委”。

   因此,昨日選舉的結果,在縣市黨部主委方面,關係到二零二六年“九合一”選舉中,代表民進黨參選縣市長的人選;而在黨代表選舉方面,則關係到第二十一屆中常會及中執會各派系所佔席位。在選舉結果公佈後,各派系就將會根據自己派系所獲黨代表席位,評估能夠獲選中執委及中常委的席位,並據此與其他派系進行“配票協商”。
  
  直到本文執筆時,民進黨中央尚未能匯總各縣市代表呈交的黨代表當選名單,但已經公佈各縣市黨部及勞工黨部,還有各海外黨部的主委的當選名單。而其中的各縣市黨部主委,將主責二零二六年“九合一”選舉的各縣市首長、議員選舉的提名操盤,因而是縣市黨部主委選舉是縣市長選舉的“前哨戰”。
  
  昨日縣市黨部主委選舉的結果,呈現了蔡英文“人一走,茶就涼”,導致“英系”席位大萎縮,由原來的七席減為四席;而“泛新潮流系”則大有斬獲,拿下十四席,及親賴清德的“湧言會”也獲得一席,因而是“西瓜偎大邊”地倒向賴清德的景象。
  
  這與蔡英文在位那八年,“英系”風生水起,幾乎所有重要的政務官,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在三年抗疫期間每天佔據媒體重要版面的“衛福部長”陳時中等,都紛紛加入“英系”的鼎盛情況,甚至就連蔡英文本人也躊躇滿志地聲稱,民進黨已經通過了“解散派系”,因而民進黨內沒有派系,衹有“英派”,並主導其幕僚編撰並出版了《英派》一書的全盛情況相比,真是只能概嘆一句“人一走,茶就涼”。
  
  可能就連蔡英文自己也銳敏地覺察到這個宭境,因而過往歷次黨公職選舉,都會在其戶籍所在的新北市永和區投票的蔡英文,昨日一整天都未現身,黨內從中央至地方也都不清楚情況。而負責蔡英文“卸任“總統”禮遇”出行的有關維安、交通疏導及安全等事務的警方也未收到“出任務”的通知。有記者詢問蔡英文“卸任“總統”辦公室獲證實,蔡英文昨日確實沒有去投票,這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也因為剛卸任還有很多事務要處理,就沒有特別安排外面的行程。其實這只是一句托詞,因為出門投票所需的時間並不多,即使是“剛卸任還有很多事務要處理”,也總能擠出那麼一點的時間。何況,作為剛卸任的黨籍“總統”,也作為曾經多屆的黨主席,首次沒有出門投票,其在客觀上將會產生的負面影響,也難以預料。就此而說,蔡英文可能是已經預料到,當初因為在“總統”黨內初選中與其結下梁子的賴清德,將不會對其有“好果子”吃,而且更因為“英系”的“依附”自己的派系基礎及鬆散性質,自己在卸任後,“英系”必定會“樹倒猢猻散”,因而灰心意冷,拒絕出門投票。
  
  半途加入民進黨、學者出身的蔡英文在二零零八年甫任民進黨主席時,在黨內並無任何班底。然而,隨著蔡英文先後參與新北市長選舉及三次“總統”選舉,逐漸有了自己的鐵杆支持者,尤其是在二零一六大選中獲勝後,向她靠攏的綠營政治人物迅速增多。二零二零年大選蔡英文又以八百一十七萬超高票成功連任,其個人的政治權勢達到巔峰。黨內多個“挺蔡”的鬆散團體正式彙聚起來,轉型為派系組織——“英系”。因而“英系”是泛指民進黨內以支持蔡英文為核心組成的黨內派系勢力,具有鮮明的個人主義色彩,組織分散。雖然隨著因為在二零二零年高票連任,“英系”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派系勢力日趨壯大,不僅超車“正國會”,甚至大有與“新潮流”相抗衡之勢,在黨內的政治實力蔚為可觀,派系成員及親“英系”力量遍布全台,陣容強大。
  
  但因為“英系”的形成及成長打上了高度的個人主義色彩,是在蔡英文掌握黨政大權後逐步發展起來的黨內派系,其在黨內的地位隨蔡英文的權勢增長而上升,與蔡英文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關係。正因為“英系”的內部結構較為分散,是由多股“挺蔡”勢力組合而成的鬆散聯盟,派系成員來源多元複雜,眾多派系要角之間並無共同的理念認同及深厚的情感聯繫,更多的是利益上的合作關係,他們多基於“挺蔡”、追求蔡英文掌握的政治權力資源而彙聚在一起、團結在蔡的身邊,因而當蔡英文卸任後,尤其是在現任“總統”及黨主席賴清德與蔡英文有很深的“牙齒印”,而“行政院長”又是在蔡英文氣勢最“旺”時竟然逆勢力挺賴清德的卓榮泰,因而蔡英文已經預知自己的支持者勢必會被賴清德“清洗”。
  
  其實,即使是在蔡英文任內的後期,“英系”也已經“身在曹營心在漢”。其中最典型的事態是,蔡英文大力支持林智堅的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計劃,遭到了包括“英系”在內的民進黨眾多派系的杯葛。而蔡英文本人的領導權威也一損再損,包括其屬意的二零二四年大選接班人鄭文燦的民意支持度及政治聲望雙雙被賴清德超車,及獲得“英系”力挺的二零二四年台北市長人選陳時中,在疫情防控後期從“神壇”跌落,最後在“九合一”選舉中鎩羽而歸。而“英系”的重要幕僚洪耀南、魏金標、洪耀福等,也紛紛提前與蔡英文“拜拜”,另尋出路。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