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世界

林筱甄:莫迪第三任期 與中合作可能是選項

2024-06-14 00:28:56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中評社 楊騰凱攝)
印度尼赫魯大學一景。(林筱甄提供)
  中評社台北6月13日電(記者 楊騰凱)針對印度對台海的政策,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筱甄向中評社表示,印度總理莫迪開展第三任期,對中脫鉤斷鏈目的完成,已不再被西方綁入抗衡中國的角色,與中合作將成為印度可能的選項。

  林筱甄指出,台灣雖然是印度技術的重要來源,但若台灣分享先進科技還夾帶台獨,印度不會買單,因為印度仍恪守一中政策。

  印度總理莫迪6月9日開展第三任期。

  林筱甄為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曾任印度最高法院國際法學家組織資深研究員、國防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專長包括台印關係、印太戰略、印度研究等。林筱甄是台灣第一位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博士。

  林筱甄表示,印度在處理對外關係時,非常細緻地切割各項議題,不會將其打包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表決。例如,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印度每天都在重新審視當前的國家利益,並決定是要增加、減少合作,還是保持不變。假設與美國這兩三年運行印太戰略後,印度發現其國家利益沒有增加,他們就會重新評估。因此,印度會根據自身的國家利益,不斷對印太戰略進行微調。

  林筱甄指出,所以有人會覺得印度好像鐘擺,但其實印度是每天都在重新審視。

  林筱甄表示,至於印度對中國的關係,可以照莫迪的三個任期分為三個時期來看,在莫迪的第一任期時,印度拒絕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也決定不加入中國參與的RCEP,此時可以視為印度在疏遠中國。2019年莫迪第二任期時,決定走抗衡中國的路線,所以擺盪過來與美國較為友好,並著手打造印度的印太供應鏈,與中國脫鉤斷鏈。

  林筱甄指出,但莫迪在前面兩個任期當中,與中國脫鉤斷鏈差不多也完成了,如今莫迪進入第三任期,就會進入戰略自主的階段,不再被西方綁入抗衡中國的角色。

  林筱甄指出,然而在莫迪第二任期當中,台灣的角色被放大了,因為在印度供應鏈當中,台灣有一些技術是印度需要的,例如半導體技術,台印關係此時達到新高。

  林筱甄表示,但必須要留意的是,中國如何看待台灣把先進技術與印度分享的這件事情,中國大陸一直都很清楚,印度希望成為經濟大國,莫迪提出印度要在2028年成為僅次於美中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中國來說,中國可以接受印度成為經濟大國,但假設印度成為科技大國,中國可能會感受到比較大的壓力。

  林筱甄表示,至於印度怎麼看待台海這個區域?一旦中國大陸戰略轉向外擴,就會影響到中印關係,會使印度缺乏安全感,所以當台海有危機時,印度就會說話。至於西太平洋、南海有情勢變化時,印度不見得會發聲,印度認識到在這麼多片海域中,台海最重要,不過印度看待台海情勢,是看成印度印太供應鏈的安全,而不見得是兩岸關係的未來。

  林筱甄表示,印度印太供應鏈的安全是仰賴台海的穩定,如果台海不穩定,就等於印度的利益不穩定。過去印度思考國家利益主要從印度洋出發,現在不一樣了,因為台灣是印度重要的技術來源,台海漸漸上升到印度的主要利益,所以賴清德520就職演說那段時間,印度海軍就抵達菲律賓觀望,但反過來說,只要印度的供應鏈不受影響,印度也不願意插手台海的紛爭。

  林筱甄指出,整個印太國家也會很留意,就是台灣對印太國家關係的發展,是否夾帶著“台獨”的想法,如果台灣分享AI、先進技術,但其中夾帶著台獨,這樣印度就不會買單,因為印度恪守一中政策。雖然台灣目前還沒有官方版本的印太戰略,但不只是印度,包括東協國家也都提過,不能打著印太的招牌進行台獨。

  林筱甄指出,印度講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就是假設台灣、韓國不把相關技術分享給印度,那麼他們會向中國要。因為莫迪第三任期進入戰略自主,不再被束縛著要抗衡中國,印度會在不同的時間去檢視自己有沒有拿到更多利益。如果美國、台灣能給都已經差不多了,與中國的戰略合作,也是印度的選項。印度走的一直是自由、開放且具包容性的印太。
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一景。(林筱甄提供)
印度城市瓦拉納西一景。(林筱甄提供)
印度齋浦爾地區名勝琥珀堡一景。(林筱甄提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