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世界

北約外擴亞洲?蔡東杰:各有盤算乏實質效益

2024-07-12 01:05:40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7月12日電(記者 方敬為)北約峰會9日至11日在美國舉行,本屆聯合宣言首度加入日、韓、澳、紐等印太4國,被解讀在劍指中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東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北約確實有外擴亞洲的形勢,中國面臨威脅感,必然有所反應,短期內會導致印太區域的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只是相關同盟擴張事實上涉及各方多重利益,並不穩定,實質效益有待觀察。

  蔡東杰,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前瞻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日韓總合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並擔任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理事長等職。

  北約峰會7月9日至11日在美國舉行,聯合宣言並首度加入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印太國家,宣言直指,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讓人深感擔憂”,並稱中國已成為俄烏戰爭的“決定性推動者”。聲明也承諾支持烏克蘭實現歐洲與大西洋一體化,包括加入北約,烏克蘭的入盟已在“不可逆轉的道路上”。

  對於北約外擴亞洲的影響,蔡東杰表示,實質效益有待觀察,因為北約要擴及亞洲,有許多內部矛盾問題需要解決,加上各方盤算不一,可能不如想像中來得穩固。首先從美國的盤算來看,由於美國在整個歐、亞的地緣戰略布局中,歐洲方面主要是透過北約大同盟的形勢經營,在亞洲則採取輻軸體系,例如美日、美韓、美台或者美菲等,透過不同的雙邊關係做串聯。

  換言之,蔡東杰說,美國在地緣戰略上長期處於重歐洲的狀態,過去因為將主要的威脅設定為俄國,因此在歐洲採取戰略團結度更強的結盟體系,東線對美國而言原來是“次要防線”,投注力量相對較少,美國東線若要主導大同盟,要付出的成本相對較多,就好比北約的團結度對美國而言非常大,然而美國投入的資源也非常多。

  因此,蔡東杰指出,美國在東線採取輻軸方式,可以在有限義務之下維持次要防線力量。可是從2012年之後,美國開始企圖將戰略重心從西線轉向東線,只是在過程中,美國遇到了困難抉擇,“是否需要成立所謂的‘亞洲版北約’的問題”。

  蔡東杰說,如果美國將東線戰略比照過去應對俄國的方式,必須在亞洲地區組織大同盟因應新的戰略方向,問題在於,美國當前的能力是否允許在東線再次成立大型的戰略同盟?看起來有些困難,除非美國願意減少在北約的資源投入,但美國已在北約投入太多,難以放棄其既得利益。

  他提到,當美國不願減持在北約的主導權,就不容易騰出餘裕在亞洲成立大型同盟,所以,對美國來說,最好的方式仍以經營北約為主,並將一部分北約的力量延伸到東線,美國就可以突破兩難,這是折中的辦法。

  不過,蔡東杰認為,該辦法說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並不容易,畢竟歐洲與東亞的地緣距離很遙遠,只能把東亞國家叫到北約開會,但北約的戰略力量要實質延伸到東亞,確有相當程度的挑戰,想像中可以自我滿足,但實務上是很大的問題,北約的戰略力量具體上要如何投射到亞洲?有很多困難待突破,所以北約囊括到亞洲,某方面而言是美國“鴕鳥式”的觀點。

  從歐洲的盤算來看,蔡東杰說,最近可以發現,很多歐洲國家開始對亞洲有興趣,可是出發點與美國不同。雖然近年歐洲也有地緣政治風險的意識,但坦白說,歐洲與中國的地理位置距離遙遠,因此所謂“中國威脅論”對歐洲很難成為真正的議題。

  他指出,歐洲對中國和亞洲問題的判斷,不像美國那樣具有敵對性,而是處於中立狀態,所以歐洲的著眼點並不在應對中國,而是在判斷美國的國力可能衰退,全球都將出現所謂的“權力真空”,亞洲尤其是全球重要的地緣核心,一旦美國勢力衰退,歐洲有興趣填補。因此如法國、德國、英國等歐洲傳統列強重返亞洲的考量,或許並非幫助美國,而是著眼於美國力量撤退後留下的真空如何處置。

  蔡東杰說,對歐洲國家而言,表面上是呼應在北約大同盟戰略方向,實際上與美國著眼的是不同利益,美國要維護自身利益,要利用北約制衡中國,歐洲也是想尋求自我利益,但目標不是中國,而是如果美國撤退,填補權力真空的想定,因此同意將北約的力量延伸到亞洲。

  蔡東杰進一步指出,日本和韓國的角度又不一樣,中國對美國來說是“戰略威脅”,比較偏政治性質,而日韓與中國存在密切的臨界性,當中國崛起,對日韓而言就是實質威脅。美國將中國視為威脅是基於霸權主義,今天可以將中國視為威脅,可能明天又會是不同的想定。而日、韓無法撤退,因為日韓的威脅感是地緣鄰接之下的必然威脅,兩者性質不同。

  他提到,從2012以來,美國一直強調要重返亞洲,但實質投入的資源卻有限,因此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也會恐慌,美國總是拉著日韓與中國對抗,卻沒有真正給予支持,日、韓面對中國的戰略壓力,會希望在美國之外尋找另一個取暖的地方,也就是北約外擴亞洲。

  蔡東杰表示,所以北約外擴到亞洲,其實是各方考慮自身利益的產物,是多重以利益導向的結果,這個過程中看似同盟會變大,但由於內部有很複雜的矛盾與利益糾葛。

  當然,他指出,北約在形勢上確實在擴張中,不止在歐洲東擴,甚至外擴到東亞,以料敵從寬的角度來看,中國必然將其視為威脅。即使這個同盟本身並不穩定,但對中國而言仍不可不慎,所以亞洲區域相關敵對性的互動在短期內肯定會升溫。長期而言,仍要看擴大的同盟框架能否有真正且實質的連續性,或許北約外擴亞洲並未如預期般的有實質效益,或者內部矛盾問題無法和諧,對亞洲區域的影響程度或許就不會太過顯著。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