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經濟時評

上市房企三張報表透露出行業“新三變”

2024-04-03 13:05:00
(圖源:中指研究院)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據證券日報報導,截至4月2日,大部分上市房企已經披露2023年財報。理解頭部房企的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這三張重要報表,對企業管理、行業發展以及投資者都至關重要。

  參考上市房企披露的標誌性財務指數變化曲線來看,筆者認為,開發商正摒棄靠“舊三高”(高杠杆、高負債、高周轉)模式拼規模,從重資產開發建造為主的單一模式,向構建開發、運營、服務多元化新模式轉型,在此過程中,有三大變化值得期待。

  第一,開發業務利潤率水平回歸理性,多元化業務步入收穫期,開發商由賺快錢大錢,轉向賺慢錢小錢,賺可持續的錢。

  若以行業近10年ROE(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變化曲線來看,該數據處於高位時曾一度接近12%,如今則降至3%左右,個別頭部房企ROE也從超過20%降至約5%。當然,這種變化背後,是供求關係等多種因素共同發生作用所致。隨著城市化率、人口等要素轉變,開發市場規模下行,壓力之下,部分頭部房企的綜合毛利率已從高光時刻的30%以上降至2023年的15%左右。但這不意味著未來不會反彈。

  長遠來看,在新的市場框架下,房地產比拼會從“規模”轉向“質量”,未來幾年行業綜合毛利率有望逐步恢復到20%以上。當然,恢復需要時間,並不會一蹴而就,房企要有清醒的認識,需由以重資產為主向“輕重結合”轉型。一是要在開發基本盤上精準投資,二是多元化業務要創收。

  截至2023年底,以萬科、龍湖集團及綠城中國為代表,房企在物管、商業、代建等經營性業務上的收入及淨利潤都有顯著提升,龍湖集團甚至將未來幾年內開發及經營性業務收入目標定為“五五開”。此外,百強房企非房地產住宅開發業務也多步入收穫期,為流動性趨緊的房企提供更多穩定現金流。

  第二,將現金流安全作為戰略底線,保障企業正常經營,過好緊日子。

  謀發展的前提是先“活下來”。與依賴融資現金流,忽視經營性現金流,以高負債模式驅動發展的過去相比,如今上市房企安全意識大幅提升,保證經營性現金流是第一要務。為此,開發商正進行諸多努力。

  一是增厚經營業務回款規模,實現“有回款的銷售”,具體實施路徑主要有四種: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多種靈活付款方式,加快購房者支付節奏;抓住政策窗口期,強化去化率較高城市的搶收現金能力;加大流動性較低的大宗資產變現力度;注重經營性物業運營質量,提升該業務產生的正向現金流規模,靠內生動力去驅動發展。二是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實現合理融資性現金流入。比如,一改過去總對總融資模式,轉向項目制,或者通過上市主體發行債券、尋求大股東提供流動性支持等。三是收縮投資,降低成本支出。比如,在拿地力度和總量上貫徹“以銷定支”“以銷定投”策略,力爭降低融資成本。

  第三,有息負債規模下降,優化資產負債表,增厚發展安全墊。

  在房地產粗放式發展時代,即便不計入表外負債,不少A股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仍超過80%紅線。彼時,千億元級房企的現金短債比低於1倍者亦有,可見防風險能力不足。

  在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風險的目標之下,要統籌做好發展和安全兩手抓的工作,有序壓降負債規模,持續優化債務結構,助力企業回歸良性發展。自“三條紅線”實施以來,行業融資模式轉變,近三年來大量房企壓降有息負債規模。以財務穩健的民營房企龍湖集團為例,2023年,公司有息負債從2080億元降到1926億元,下降了154億元。其他已披露2023年資產負債表的房企中,合生創展等多家企業有息負債規模也都下降了百億元以上。“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極大改善了行業資產負債表。

  當然,房地產風險市場化出清,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從頭部上市房企的“三張報表”,已可窺見房地產轉型的向好變化。未來,上市房企仍需保持戰略定力,尋找適合自身的發展之路,交出讓投資者、股東及相關各方更為滿意的“答卷”,助力行業加快步入健康發展新階段。

  (來源:證券日報)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