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經濟時評

賈若祥: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

2024-04-03 13:59:53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強調,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南接北,區位優勢明顯,以占全國約1/10的陸地面積,集聚了全國1/4以上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5以上的經濟產值,是繼東部沿海地區之後推動我國區域經濟梯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接續區,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200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拉開了中部地區崛起的帷幕。2019年,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召開,提出要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下更大功夫,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中部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奮力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為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指明了方向。經過5年多的發展,中部地區發展已經站到了更高起點上。同時要看到,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高質量發展不斷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支撐中部地區的產業根基。實體經濟是中部地區“三基地一樞紐”的核心內容,是支撐中部地區加快高質量崛起的基礎“骨架”。要通過科技創新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賦能,不斷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通過加快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中部地區“強身健體”。將科技創新深深根植在產業發展的沃土中,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企業創新主體力量作用,不斷推動“由0到1”的科技成果原創性突破和“由1到N”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將中部地區厚植的科技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發揮中部地區區位優勢,更好銜接其他重大發展戰略。要做好“借勢”和“借力”發展的文章,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對接,深入推進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聯動,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通過重大戰略為加快推進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充分利用中部地區交通便捷、發展空間大、資源環境承載力高的優勢,發揮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增量器”作用,不斷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激發中部地區內生動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推進中部地區加快高質量崛起的“關鍵一招”。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各種生產力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更好參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斷提高中部地區發展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融合發展,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力度,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著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更多高能級對外開放合作平台。暢通對外開放通道,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主動對接新亞歐大陸橋、西部陸海新通道。完善對外開放環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不斷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增強對國內外要素資源的吸引力。

  鋪展中部地區的綠色底色。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細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舉措,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部。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修復,夯實中部地區的生態屏障。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協同治理,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大力推進生產生活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流域市場化多元化橫向生態補償,推進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來源:經濟日報)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