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思謀科技展示在消費電子行業的解決方案。\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右上圖:搭載思謀自研高性能視覺算法的視覺傳感器,被用於工業生產中金屬工件的檢測。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右下圖:賈佳亞表示,將持續打造更具拓展性和普惠價值的智能工業與數智創新平台。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智能製造與數智創新企業思謀科技(SmartMore)在去年底開發出全球首個工業多模態大模型IndustryGPT V1.0。創始人、董事長賈佳亞透露,公司一開始確立走全球化路線,不能僅服務中國市場,要先考慮用足亞洲各大區域的優勢。IndustryGPT將持續開發,2.0版本有望今年發布,最終走向真正的智能體。屆時,IndustryGPT將使機械系統不再是僵化的實體,而是成為可根據實時需求和數據變化做出智能決策,實現自主控制和協作的智能體。
身兼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IEEE院士的賈佳亞,在2019年創立思謀科技。賈佳亞團隊調研發現,中國中西部有很多工廠對數字化沒有概念,壓根沒有建立從產品入庫、人力管理再到出庫、工廠管理的整套數字化系統。
在賈佳亞看來,中國製造業生存環境相對歐美、日韓還有巨大的改善空間。而思謀科技是幫助中國製造業、傳統工業降低成本、提質增效,推動他們探索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思謀科技聚焦工業場景,深耕智能製造領域,打造成為領先的軟硬一體化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
質檢程序2小時縮至5分鐘
賈佳亞團隊整理了市面上包括光、機、電、算、軟五大學科,電子、裝備、鋼鐵、採礦、電力、石化、建築、紡識八大行業的全面知識,以及多年研發、生產服務積累的獨特數據,共涵蓋逾200個不同工業場景,超300萬張工業圖像,超500億Tokens。思謀科技對數據進行精煉,針對高質量的書籍、論文數據,做專門的OCR處理,最大程度保證專業知識的完整性;針對工業數據訓練了專業的精煉模型,對工業專業名詞、公式、定理進行規範化處理,保證數據質量穩定性;並邀請逾100位工程專才,對批次數據質量進行押樣評估,並進行“文本對”數據編寫。最終在2023年底開發出了全球首個工業多模態大模型IndustryGPT V1.0。
記者在思謀科技智能製造博物館看到,以手機中框質檢設備的採圖為例,傳統自動化操作平台需要運營人員花費至少2小時去完成點位設置、採圖作業、效果驗看、參數調整等流程,而使用IndustryGPT,用戶使用自然語言下達指令,通過幾次簡單對話,最快5分鐘完成任務。
接收語音指令 自建算法方案
在與軟件溝通上,IndustryGPT革新了工業軟件操作及交互方式。IndustryGPT可理解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流程,在接收用戶的自然語言命令時,驅動智能推薦、自動創建算法方案,並完成數據標註、調參、訓練等操作。
在某分類檢測案例,IndustryGPT選擇的方案耗時5分鐘27秒,而且精確率和召回率均達100%,而人工訓練下方案耗時長達9分鐘31秒,精確率僅50%、召回率66.7%。
中國擁有最全的工業品類、工業產業鏈,這為思謀科技提供了絕佳的試驗場。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完善的硬科技產業鏈,思謀科技在這裡收穫了很多合作夥伴,並在長三角建有高端傳感器團隊。賈佳亞提到,但凡做to B(對企業)業務的公司,沒有不渴望與世界500強做生意,衹有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發展公司。“與國際化的夥伴攜手前進時,我們會有很好的增長,同時能為投資者和這個行業帶來更多信心。”
思謀科技如今已通過自研的智能工業平台、智能傳感器產品以及智能一體化設備,服務了卡爾蔡司、空中巴士、博世、佳能、大陸集團、寶潔、聯合利華等全球超過100家行業龍頭企業。未來10至15年計劃繼續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把製造業工業智能化做成一個長期事業,提升全球市佔率,並且獲得市場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