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米歇爾訪華開啓對話“機會之窗”

2022-12-02 14:33:22
2022年12月1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舉行會談。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歐洲理事會主席夏爾•米歇爾將於12月1日訪問中國。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國對全球挑戰的立場,并探討布魯塞爾和北京可以互動的領域。但與此同時,歐盟內部缺乏關於如何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關系的統一立場,這讓此次訪問變得有些困難。

  俄羅斯《消息報》網站11月30日載文《歐洲之窗:米歇爾為何來中國》,文章說,就在此次訪華前的一個多月,米歇爾與歐盟成員國外長就對華關系舉行了會議。會議得出的結論是:布魯塞爾應當將北京視為“強硬對手和系統性競爭者”,同時雙方之間存在有限的潛在合作領域。

  盡管如此,歐洲還是更願意讓同中國對話的機會之窗保持敞開的狀態。歐洲理事會指出:“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緊張的背景下,此次訪問是歐中互動的恰當時機。雙方領導人將討論全球挑戰,以及共同關心的話題。”

  與此同時,對歐洲理事會主席來說,在北京代表整個歐盟發言將是困難的,因為歐盟內部在如何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立關系問題上的立場并不完全一致。

  德國總理朔爾茨11月初訪問了中國,此次訪問體現了歐盟內部對華立場的差異。歐盟內部有批評聲音認為,他的訪問有悖歐洲的共同路綫。有趣的是,對朔爾茨中國之行最為不滿的是巴黎:據多方消息人士透露,法國總統馬克龍想和德國總理一起去北京,但後者沒有帶他去。不過,這件事并沒有澆滅馬克龍本人與中國互動的熱情。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系學院一體化進程教研室主任尼古拉•卡韋什尼科夫對本報說,歐中關系一直是通過歐盟機構和雙邊交往這兩條主綫建構的,這是因為歐盟成員國與歐盟組織本身有著各自不同的權限,同時具體國家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各有不同。

  這位專家補充說:“但如果斷言歐盟在對華外交政策上出現分裂,那就太誇張了。個別國家立場的特殊性是存在的,但總的來說,歐洲國家正試圖在對華關系問題上實現一種相當複雜的平衡格局:一方面發展經濟合作并在一些具體的全球問題上開展協作;另一方面,它們也試圖避免此舉導致自己在經濟或技術上過度依賴中國。”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