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社評:美國對華科技戰已步履維艱

2024-05-13 00:08:26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出席美國國會眾議院撥款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美國總統領導的政府強調“國家安全優先於商業利益”,“我告訴半導體企業,它們不能把芯片賣給中國。這項決定可能會剝奪他們的收入,但是首先有一點,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這樣做)是國家安全”。就在前一天,美國商務部發布指令,撤銷對美國的英特爾公司、高通公司出售半導體芯片許可證。這意味著美國這兩家重要的芯片製造企業不能向中國企業提供芯片。這標誌著美國政府為了遏制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在科技領域阻礙中國發展,是美國民主黨政府的對華政策。分析三年多來美國拜登政府在科技領域的對華政策,大體上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但是,美國很快發現,定義廣泛的高科技產品不僅給美國出口企業帶來困擾,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會使美國自身利益受到損害。不過在“脫鈎”的浪潮下,美國商務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的禁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禁止出口清單中,不僅包含高端芯片等產品,同時還包含生物化工產品。由於美國企業無法向中國出口,結果導致美國企業損失慘重。

  在美國出口企業游說之下,美國政府決定調整對華出口政策,把廣義的高科技產品逐步壓縮為高端產品,進而集中在高端芯片領域。美國對華科技政策進入第二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高端芯片成為美國商務部關注的焦點。但是,美國芯片製造企業很快發現,失去了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芯片製造企業利潤急劇下降,一些芯片製造企業甚至出現嚴重虧損。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政府決定進一步壓縮制裁清單,允許美國芯片製造企業繼續向中國企業出口芯片,但是,限制高端芯片出口。一方面確保美國芯片製造企業繼續向中國市場出口低端芯片,但是另一方面,防止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後來居上。由於美國商務部調整芯片出口政策,導致中國市場曾經一度出現混亂,少數移動電話製造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份額,大量進口美國芯片,從而導致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緩慢。

  美國商務部長訪問中國期間,中國華為公司悄然出售包含高端芯片的移動電話,讓這位商務部長措手不及。回到美國之後,接受記者採訪,這位商務部長表示,對此感到“焦慮”和“不安”,要求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安全部門調整政策,進一步壓縮中國半導體企業生存空間。此次在美國國會眾議院撥款委員會聽證會上所發表的言論充分表明,為了遏制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這位美國商務部長決定以犧牲美國芯片製造企業利益為代價禁止向中國出口芯片。 可是,這位美國政府官員或許不知道,中國在科技領域大踏步地前進,正在全面突破美國的封鎖。

  首先,中國高科技領域呈現出“立體化”發展的態勢。中國國務院主管部門出台的一系列規劃表明,中國在科技發展過程中,強調“時空”觀念。在時間坐標上,強調發展未來產業的重要性;在空間坐標上,強調發展多維度產業的必要性。

  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出台的《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意見》,中國未來產業包括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健康。這標誌著中國決策部門深謀遠慮,不僅著眼現在,而且著眼未來,在上述6大領域提前布局,通過制定周密的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實現科技的快速發展。

  根據國務院部署,中國將大力發展空間產業,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實現科技全面發展。中國在地下空間利用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利用礦產開採留下的洞穴,存儲壓縮氣體,建立電力儲存設施。中國利用地下資源,建設大型科研基地,探索新的物質。中國利用低空資源,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產業。中國利用海洋資源,建立水下電力和計算機儲存設施,利用海水降低溫度,提高計算能力和信息儲存能力。中國充分利用太空資源,建設月球科研站。中國利用自己的太空站,從事各種科學實驗。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在科技發展領域,早已突破了單純的二維空間,利用地上地下,海洋天空,實現全方位發展。

  其次,中國充分意識到,科技發展離不開“應用場景”。近些年來,中國在科技應用場景方面精心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實用性的科技“試驗場”。

  在中國湖北武漢的馬路上,經常出現“無人駕駛汽車”。這些無人駕駛汽車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來回奔波,目的就是要搜集更多的數據,完善自己的數據庫和計算大腦,以便應對各種複雜的路況,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

  美國著名企業家馬斯克到中國訪問,受到國務院領導人接見。會見中他明確表示,希望能在中國從事“應用場景”試驗。實際上就是希望利用中國人口密集的特點,在中國搜集大量的數據,應對各種狀況,提高無人駕駛汽車的安全性。由於試驗過程中,會積累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中不可避免地會包含一些敏感信息。因此,如何在擴大試驗場地,為人工智能產品製造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同時又不會損害中國的國家安全,這是決策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將敏感信息“脫敏”,或者限制“無人駕駛汽車”的活動空間,所有這些都可以解決“應用場景”數據收集安全性問題。當然,按照對等的原則,如果美國拒絕向中國政府開放相關的“應用場景”,中國是否開放中國市場“應用場景”,這是需要決策部門認真考慮的問題。但是不管怎樣,由於中國高度重視科技的“應用場景”,為科技企業提供各種便利,從而使科技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中國工業數據、消費數據和政府數據,在很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產品的性能。

  中國在高端芯片領域可能落後於美國,但是,由於中國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可以不斷積累數據,彌補中國在高端芯片領域的不足,從而使中國製造的科技產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第三,解決高端芯片製造中存在的問題,中國另辟蹊徑。傳統高端芯片建立在矽基材料之上,需要複雜的工藝和高精尖設備。中國科研人員在製造高端芯片方面,提出了兩種技術方案:一種是採用復制和壓制技術,徹底繞開了西方國家高端芯片製造程序和工序,從而使美國出台的禁令變成一張廢紙。還有一種是採用新材料,利用量子科技生產芯片,大幅度提高芯片的計算和存儲效率。中國科研人員已經利用量子物理技術,生產出光子芯片,芯片的計算速度遠遠超過現有的芯片計算速度。這標誌著未來中國芯片製造,將會實現“換道超車”。

  針對中國在科技領域缺乏“從0到1”的突破,中國國內一些科研人員認為,任何科學技術的發展,都必須考慮到實用性。從專利申請角度來看,如果衹有先進性、新穎性,而沒有實用性,那麼,專利毫無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從實用性出發,針對中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問題,大膽創新,不僅可以解決發展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為人類科技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蒸汽機的發明,實現了工業革命。電力廣泛應用,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從科學原理的角度來看,蒸汽機的發明,只不過是利用蒸汽推動機器,其中技術含量並不高,但是,蒸汽機的發明和完善,將人類帶進了機械工業時代。所以,既要高度重視基礎科學理論的研究,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實現理論突破,但同時又要高度重視技術的應用問題。衹有從實踐出發,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才能確保中國科技創新不會誤入歧途。

  對於美國政府實施的一系列技術封鎖措施,一些學者憂心忡忡,他們擔心中美在科技領域“全面脫鈎”,中國未來科技發展面臨困難。這不是杞人憂天。美國政府之所以出台一系列針對中國的制裁措施,說明美國在科技領域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中國不應妄自菲薄。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具有強大的科研能力。一大批愛國科學家默默奮鬥,他們在科技領域已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當美國航空航天主管部門負責人叫囂,在航天領域不能讓中國領先的時候,中國已經建成自己的太空站,並且定期輪換航天員,系統性從事科研工作。

  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發展需要許多條件。優越的社會政治制度、完善的工業製造門類,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強大基礎。中國正採取措施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已經選定的方向,實現全面突破。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在科技領域,出現一大批令人羨慕的科技成果。中國並不懼怕美國的科技封鎖。中國希望美國商務部官員充分意識到,當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封鎖,中國製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擁有了自己的人造衛星。即使美國加大封鎖制裁力度,中國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仍能實現。

  唯一令人擔心的是,美國隨時都可能會徹底推翻國際專利制度,拒絕承認中國的知識產權,嚴重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中國一方面必須調整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體系,設置相應的條款,禁止美國等一些國家“破罐子破摔”,損害中國企業和個人的知識產權;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安全保護工作,鼓勵企業加強中美兩國科技合作,但與此同時,必須提高警惕,嚴防美國情報機關竊取中國的商業秘密。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