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美專家:賴就職後更要關注美國大選結果

2024-05-22 01:19:19
大西洋理事會舉行賴就職後台灣前景線上研討會
南樂認為,結構性因素使得賴難以推動重大議程 AC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5月21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專家認為,賴清德就職後,因為結構性的因素,短期內很難推動任何重大議程。要保持台海穩定,更應該關注的是今年底美國大選結果。美中關係如果在美大選後惡化,對台灣並不利。

  賴清德就職之後,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20日舉行線上研討會,探討賴治下的台灣前景。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項目非常駐研究員、台灣政治大學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表示,過去兩年半,賴清德向世界行銷他將是蔡英文2.0版,其就職演講想強化這種形象。其就職演講內容不新,所提出的主題是過去八年民進黨已經涉及的。

  南樂認為,人們對賴清德暗中有心違反現狀心存懷疑,但結構性因素使他難以去做。首先,長久以來的大量民調顯示多數台灣民眾不想改變現狀,如果硬要改變現狀,對於賴和民進黨而言是政治自殺。其次,台灣立法機構現在處於混亂狀態,任何重大立法通過都是不可能的。最後,他知道美國不想讓他越過紅線或者不想讓他比現在更具刺激性。這些從賴的就職演講體現出來了。

  南樂進一步分析,面對台灣內部的政黨分裂,民進黨在立法機構中不占多數,國民黨和民眾黨對自己很有信心,他們覺得可以聯手左右立法機構的節奏和基調,因此賴清德和民進黨將很難推動任何重大議程,也很難向其選民交付成果。從現在到2026年的台灣地方選舉,直至2028年的下次大選,賴清德的日子將不好過,他將忙得不可開交。

  因此,南樂認為,不管賴清德個人想法如何,他相信賴政府不會偏離過去八年蔡政府的路線太遠,對從現在到今年11月之間形勢可保持謹慎樂觀。相比之下,更應當關注的是11月份之後美國大選的結果。

  南樂表示,如果特朗普卷土重來,上屆特朗普政府中支持台灣的那些人,有許多將不會再回來,像博明這樣的人,因為他們已經與特朗普決裂。但特朗普將給東亞地區帶來新的不確定性。

  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高級研究員、瑪麗華盛頓大學榮休教授蘭若思(Elizabeth Larus)表示,預期賴清德會強化與美國的關係,尤其是借助蕭美琴的出力。美國跨黨派的對台支持力度不會變。即便特朗普卷土重來,其對台手法雖然難以預料,但其第一任,其實是美國國會通過涉台法案最多的時期。今後還會看到美台官員互訪的增加。

  蘭若思指出,即便像博明這樣的人出局,仍會有上屆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人加入,而他們對中國是很帶批評性的。因此美中關係在特朗普再執政後只會保持現狀或惡化,不會變好。她說,這對台灣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台灣和本地區都希望穩定和可預見性。但特朗普卷土重來,將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為了避免美台關係引發台海震盪,蘭若思建議,美台來往應當保持“非官方的代表團”,“在雷達之下悄悄行動”,而不要像一些政客那樣喜歡在聚光燈下,顯示自己參加台灣的官方活動,顯示自己對華強硬。她認為,這樣不利於台灣,要忘掉“官方政治”。
蘭若思認為美中關係惡化對台灣不利 AC視頻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