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中評編譯:中日韓首腦會談將重啟 意義重大

2024-05-25 00:59:17
  中評社首爾5月25日電(記者 崔銀珍編譯)韓國高麗大學國際大學院教授、前總統室國家安保室長金聖翰日前在《朝鮮日報》的專欄上發文指,目前最大的火藥庫是台灣海峽,為了地區和平與繁榮,與中國的緊密溝通是必需的。他也指出,本月底舉行的韓中日首腦會談意義重大,對韓國來講是需要好好處理的戰略課題。以下是編譯全文:

  如果說韓美日合作是韓國外交的中心軸,那麼韓中日合作則是輔助軸。對於不能在美國和中國中選擇一個的韓國來說,應該讓韓美日帶動韓中日合作。

  遏制朝鮮核威脅、保護尖端技術的一攬子安保核心機制是韓美日合作。但是,不能排除經濟上相互依賴度較高的韓中日之間的合作。尹錫悅政府上台後,通過改善韓日關係,努力加強韓美日安保合作,在戴維營韓美日首腦會談上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機,現在應該以此為基礎重啟因新冠疫情而推遲的韓中日首腦會談。

  美國和中國正在展開激烈戰略競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情況相似。

  在烏克蘭和中東,中國、俄羅斯、伊朗和美國、歐盟、英國對立,在東北亞,朝鮮、中國、俄羅斯和韓國、美國、日本反目成仇,這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三國同盟”(德國、奧地利、意大利)和“三國談判”(英國、法國、俄羅斯)競爭的情況相似。

  當時歐洲的不幸始於德國。在與法國的戰爭中獲勝的普魯士在1871年合併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國聯邦內的所有成員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德國與奧地利、匈牙利帝國結成同盟,後來擴大到意大利,並於1882年成立了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20世紀初,英國看穿了德國追求霸權的野心,開始實施維持歐洲勢力均衡的戰略。英國以法俄同盟(1894年)為基礎,分別於1904年和1907年與法國、俄羅斯聯手,誕生了英、法、俄三國談判(triple entente)。這與美國針對俄烏衝突,糾集北約核心盟國,考慮到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擴大,建立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之間的“QUAD”,甚至把英國也叫到美國和澳大利亞同盟,組成了“奧庫斯(AUKUS)”相似。

  20世紀初,歐洲的“火藥庫”是俄羅斯和奧地利展開勢力鬥爭的巴爾幹半島。奧地利吞並了巴爾幹盟主塞爾維亞垂涎的波斯尼亞,擴大了其在東南部歐洲的影響力,俄羅斯支援塞爾維亞試圖阻止奧地利的野心。結果,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青年在波斯尼亞薩拉熱窩暗殺奧地利和匈牙利帝國皇太子夫婦後,奧地利和俄羅斯發生了衝突。奧地利的盟國德國認為迎來了絕好的機會,入侵了法國和俄羅斯。對此不能坐視不理的英國向德國宣戰。

  放到現在來看,如果台灣海峽發生“變故”,將給印太地區帶來不亞於1914年奧地利和匈牙利帝國皇太子夫婦遇刺事件的影響。美日同盟不會坐視不理,而且由於對韓半島的影響,韓美同盟也只能參與其中。但是,如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奧地利和俄羅斯爭奪巴爾幹半島,為了不讓支撐在奧地利後面的德國為了實現野心而惡意利用它,法國和俄羅斯如果與德國保持“緊密”的溝通渠道會怎麼樣呢?如果德國通過這種溝通,冷靜地判斷到草率改變歐洲的現象會導致德國沒落的話,也許我們都可以避免世界大戰。

  同樣,與“霸權國”美國有著同盟關係的韓國和日本與“挑戰國”中國保持緊密的溝通渠道,對於地區和平與繁榮是必要的。因此,本月末將在首爾舉行的韓中日首腦會談意義重大。為了不讓完善韓美日中心軸的韓中日輔助軸發生晃動,韓國出現了需要好好管理的戰略課題。

  (後方支援記者:郭至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