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美專家任雪麗:美議員讓台灣感到愛也感到熱

2024-06-12 02:22:30
任雪麗批評美國議員愛台灣卻讓台灣感到熱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布魯金斯學會舉辦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研討會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中評社華盛頓6月11日電(記者 余東暉)曾批評美國有人“把台灣愛到死”的美國知名台海問題專家任雪麗(Shelley Rigger)再度批評美國一些挺台政策不能產生“正面效應”。她指出,美國國會議員想要表現對台灣的愛,令北京做出壓力居高不下的軍事反應,“你感覺到愛,但現在你感覺到熱”。另有美方專家認為,如果五年後中國大陸建立起世界最大的自給自足的傳統芯片供應鏈,對台看法有可能發生變化。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日前舉行“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作用”研討會,多位美歐專家談到美國對華競爭“脫鈎斷鏈”大背景下,台灣在全球經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避險的方式。

  戴維森學院學術副校長任雪麗表示,美國對華“去強調”經濟政策對於使得各方製造商,包括台灣製造商產生了減少在大陸風險敞口的動因。儘管如此,兩岸經濟聯繫依然密切,大陸仍是台灣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兩岸經濟聯繫的突然切斷當然會波及全球經濟,不僅對兩岸而且對全世界都將帶來巨大破壞。

  多位專家預期,如果沒有發生戰爭,十年後台灣在全球經濟中所起的作用仍可能跟目前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有聽眾問:如何支持台灣才能保持這種重要性?

  任雪麗表示,更加支持台灣的過程已在進行中,但這對台灣其實是複雜而具有挑戰性的。比如特朗普政府對來自中國大陸的產品施加懲罰性關稅,實際上對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企業也有很大影響。許多類似的壓力迫使台灣企業改變他們的經營模式。與此同時,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也加強了這種趨勢。

  任雪麗說,看上去似乎每個人都很愛台灣,卻不是很直接地在各方面產生正面效果,這在政治層面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美國國會議員想要表現他們對台灣的愛,但北京做出升高軍事壓力的反應,而且居高不下。“你感覺到愛,但現在你感覺到熱”。這是對美國決策者的挑戰:如何制定聰明、老到和微妙的政策,既能產生美國想要的影響,又不帶來負面的、意外的後果?如何互相幫助來處理這些政策的副作用,趨利避害?

  這種“把台灣愛到死”的做法現在經常體現在美國的對台政策中。旁聽研討會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問:既然台灣對於全球經濟的重要性,尤其是台灣芯片產業的重要性是防止台海衝突的威懾元素之一,那麼美國的“芯片法案”會否讓台灣芯片產業空心化,反而損害這種威懾力?

  蘭德集團技術分析高級顧問古德里奇(James Goodrich)表示,不同意“芯片法案”讓台灣芯片空心化的說法。台灣在海外確實有新投資,但總體上投入芯片製造的資金90%到95%仍在台灣。美國、歐洲、日本都會有新的芯片製造能力,但都無法複製台灣的芯片製造規模,而且台灣的人工智能規模仍在增加。

  古德里奇承認,會否減少威懾性的問題在於,中國大陸如何看待對於台灣芯片的依賴性?先進高端芯片對人工智能和智慧手機是很重要,但其它產業並不需要非常高端的芯片,比如汽車產業和軍事現代化並不依賴這麼先進的芯片。

  古德里奇指出,當中國邁向建設更強固的經濟,他們正在加強能源安全,增加能源戰略儲備,加強傳統芯片的能力,三四年後他們是否還會像今天這樣看待問題?這還是未知數。

  古德里奇分析,從今天看,中國經濟主要依靠製造業,而芯片對製造業至關重要。如果台海發生危機,會帶來數萬億美元的損失,中國不會想要失去這些利益。但如果五年以後,中國在傳統芯片領域已有全世界最大的自給自足供應鏈,相信他們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最近美國媒體報導,如果台灣受到攻擊,阿斯麥和台積電能夠遠程關閉光刻機,使得芯片生產設備癱瘓。中評社記者在會後問:不讓大陸拿走台灣芯片產業真是阻止北京考慮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關鍵因素嗎?

  任雪麗稱,美國的威懾是個很複雜的系統,芯片產業只是其中的一環。如果發生台海戰爭,對於兩岸和全球的經濟代價將是巨大的,北京必定要考慮這些因素。

古德里奇指出,五年後當中國建立起最大的傳統芯片供應鏈時,對台灣的看法可能會發生變化 中評社記者 余東暉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