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中評觀察:兩岸關係穩定 台積電才有護身符

2024-06-12 00:27:34
台積電護不了“台獨”,但倒有可能成為美國掏空台灣的理由。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作者 且十)前幾天,台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家哲在回答媒體“若兩岸發生衝突,台積電客戶是否會要求產能外移”時強調,公司內部確實有討論這件事情,兩岸關係不穩定確實是供應鏈的疑慮,他希望不要有戰爭。

  魏家哲的話,說明台灣的脆弱性,沒有穩定的兩岸關係做保證,越是與世界產業鏈緊密的產業,越有搬離台灣的可能。

  台灣把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芯片代工企業稱為“護島神山”,認為台積電掌握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先進製程的生產,對世界半導體產業鏈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世界各國為了維持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為了不讓台積電落入大陸手中,絕對不允許大陸統一台灣,如果大陸對台動武,美國等國也一定會出手干擾。賴清德在520講話中也竭力宣楊台灣“掌握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革命的中心,是‘世界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影響世界經濟發展”,台灣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半導體產業仿佛是台灣的“護身符”。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因為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重要,各國就更關心它供應的安全可靠,因為台積電在供應鏈中關鍵位置帶來的巨大利潤,各國也都想分食一杯羹。因為台灣被譽為“兵凶戰危之地”,各國用戶以供應鏈安全為由要求台積電轉移設廠,離開台灣這個不安全的地方。眼下的台積電及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正是在面臨著這種局面嗎?台積電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一廠二廠三廠,生產2納米先進製程產品,到日本熊廠設廠推助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下步還將到德國投資。台灣力積電在蔡英文推動下投資印度,捷克、立陶宛等東歐小國也以改善關係為誘餌,要求與台灣開展半導體合作。台積電表示要“根留台灣”,但是,它在全球產業鏈中越重要,它的主觀作用就越小,只要兩岸不改善,只要美日一直眼紅,“護島神山”總有被挖空的一天。

  上周,被譽為AⅠ教父的輝達董事長黃仁勛到台灣,在台灣掀起黃仁勛旋風,但黃仁勛有一句話一直到離台灣時才說出來“台灣電力的局限是個挑戰”。半導體產業是耗電大戶,電力是台積電的生命之源。而台灣的電力極度依賴燃氣發電,據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抱怨,大陸5月23、24日軍演期間,原來一天一艘停靠台灣的燃氣船,竟然連續三天沒有停靠台灣。台灣電力的軟肋可見一斑。

  台積電要根留台灣,黃仁勛劃下的大餅要變成現實,首先是台灣的電供的上嗎?在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立場,用“兩國論”定義兩岸關係,大陸打擊“台獨”分裂行徑、懲戒“台獨”分裂分子的行動一刻也不會停止的當下,“聯合利劍——2024”系列會不斷上演,台灣受影響的又何止是燃氣運輸船呢?

  所以,穩定的兩岸關係才是台積電及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護身符”,以為台積電是“護島神山”而放肆地破壞兩岸關係,那是本末倒置,說白了,台積電護不了“台獨”,但倒有可能成為美國掏空台灣的理由。

  賴清德的“台獨自白書”表明,他已經錯過了統“獨”選擇的十字路口,準備在“台獨”路上走到黑了。只是,那60%未投票給他的台灣民眾願意給賴清德陪葬嗎?我想,大家肯定不同意。不願意就要自救,台海和平不能寄托在大陸的善意上,堅定地表達出“反對台獨”的民意,才有可能校正台灣的走向。兩岸和平的根本保證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反對台獨”才能讓兩岸關係穩定下來。

  這是台灣海峽的唯一和平之路。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