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華府觀察:西方集結圍剿中國“新質生產力”

2024-06-14 07:23:25
今年G7峰會的議題之一是對中國“產能過剩”提關切 網絡相
      
  中評社華盛頓6月13日電(記者 余東暉)西方七國集團(G7)峰會正在意大利舉行。此次峰會兩項與中國直接相關的重要議程是:美國集結歐洲盟友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西方盟友對中國“支持俄羅斯國防產業基礎”提出關切。

  這是拜登政府聯手西方盟友,將“美國牽頭在印太地區遏制中國”與“美歐聯盟應對歐亞大陸形勢”相聯繫的最新舉措。這是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的主要操盤手坎貝爾引以為豪的事情:美國的同盟和夥伴關係得以加強,印太與歐洲被聯繫起來。

  G7峰會舉行之前,發生了一系列針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事情:美國5月份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先進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徵收重大的新關稅,其中對電動汽車加稅高達100%。歐盟6月12日也採取行動,宣佈從7月4日開始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在現有10%關稅基礎上最多加征38.1%的額外關稅或進口稅。這可能引發歐中貿易戰。

  美國12日大幅擴大了對俄制裁,包括針對向俄出售半導體的中國公司。美國務院發言人米勒13日稱“正考慮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制裁向俄羅斯國防工業供貨的中國公司。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宣稱,這些制裁是向中國和其他支持俄羅斯的國家發出“他們將面臨嚴重風險”的信號。

  西方媒體觀察到,通過G7峰會前夕宣布對中國公司的新限制,拜登無疑是希望說服西方盟友在對抗北京支持俄羅斯及其工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上表現出更大的決心。預計G7領導人將對中國的高生產水平表示擔憂,稱這“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和市場穩定”。但歐盟外交官警告稱,歐洲急於避免與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戰。

  沙利文在向媒體通報美方參加G7峰會第一天活動時說,這是拜登第四次參加G7峰會,“至少在現代記憶中,在全面的重大問題上,無論是地緣政治危機還是與全球經濟相關的挑戰,包括中國產能過剩等問題上,G7領導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

  沙利文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稅是“重要一步”,“歡迎”歐盟對中國電動車採取行動。美方借此次峰會還宣佈美國的“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倡議”(PGI)將動員600億美元資金。沙利文稱,這種“改變遊戲規則”的投資將促進美國自己的供應鏈和國家安全,並在競爭中“戰勝中國”(outcompete)。

  西方國家所以對聯手圍剿中國電動車等新興產業如此不隱晦,是因為他們面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快速提升感到焦慮,有必須儘快遏制的緊迫感。這從美國財長耶倫13日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就“加強美國在供給側的競爭力”發表的演講中可見端倪。

  在演講中,耶倫一方面稱,中國是美國製造商和公司的巨大市場,她和拜登總統都反對“脫鉤”;另一方面大談中國“宏觀經濟失衡”、“產能過剩”,對美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耶倫稱,中國的儲蓄率達到45%至50%,是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兩倍。作為經濟學家,耶倫談高儲蓄率反映消費不足,中國產業政策將儲蓄引向特定產業導致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導致經濟效益降低,虧損企業增加······貌似都有道理。這些腔調與十多年前美國政府敦促中國減少出口、增加消費,實現“經濟再平衡”如出一轍。

  不同的是,如今的中國,大量出口的已不是鋼鐵、鋁製品、紡織品、化工原料等傳統產品,而是太陽能板、電動汽車、先進電池等綠色能源“新三樣”和高科技產品。中國正在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這讓西方國家有了更強的危機感。

  耶倫在演講的最後終於承認了這點:中國“產能過剩”衝擊美國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板等“對美國長期增長至關重要的關鍵行業”的風險再度發生。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導致供應鏈被人為地“過度集中”(overconcentrated),帶來額外的安全和經濟問題。

  這才是美方真正的關切所在--中國的“新質生產力”太強了,在某些關鍵供應鏈可能形成壓倒性優勢。因此,耶倫不諱言,要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向中方施壓;同時繼續推行“友誼外包”(friendshoring)的做法,深化“可信賴的”盟友夥伴關係,使供應鏈多樣化,支持長期增長。

  針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初裁結果,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2日指出,歐委會罔顧中國電動汽車優勢來自開放競爭的客觀事實,罔顧世貿組織規則,罔顧中國相關企業對有關調查的全面配合,人為構造並誇大所謂的“補貼”項目,濫用“可獲得事實”規則,裁出畸高的補貼幅度,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行為,是製造並升級貿易摩擦,是以“維護公平競爭”為名行“破壞公平競爭”之實,是最大的“不公平”。歐方此舉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中方指出,歐委會一手高舉綠色發展大旗,一手揮舞“保護主義”大棒,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歐領導人關於加強合作的共識精神,將影響中歐雙邊經貿合作氛圍,不利於歐盟消費者自身的利益,也將破壞歐盟自身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大局。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進展,並將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