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北京學者:賴充分暴露台獨分裂本質

2024-10-14 00:11:00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李振廣(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10月13日下午舉辦“台灣政局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研討會。九位北京學者談及賴清德“雙十”講話有關內容指出,雖然從表面上看賴清德在此次講話中弱化了特別刺激性的語言,但其“謀獨”本性並沒有變。賴清德的講話繼續鼓吹“新兩國論”,編造“台獨”謬論,煽動兩岸敵意對抗,充分暴露“台獨”分裂本質。賴清德此番言論進一步強化了其“台獨”立場和表述,更具進攻性、挑釁性,顯示出賴清德決心要在“台獨”道路上衝撞冒險,將給兩岸關係帶來更大危害性。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教授李振廣表示,賴清德“雙十”講話是“新兩國論”,他用偷換概念的方式將兩岸說成“兩國”,高喊“兩岸互不隸屬”,其核心依然是“分裂中國”,依然在追求其所謂的“台灣獨立”。儘管相較於“5·20講話”,賴清德“雙十”講話的用詞發生了變化,但是其“謀獨”本性並沒有變,我們不能被他這種包裝過的言論所迷惑,要對其保持高度警覺,認清其危害並揭露其分裂本質。

  李振廣說,賴清德上台之初的第一波狂熱基本到頂並開始回落,新的狂熱衝動或在醞釀之中,但突破第一階段的巔峰,出現兩岸關係的大破局、真破局,似乎也難。一方面賴清德並不具備徹底動搖兩岸關係根基的能力,美國或多或少對賴清德行為還是有一定的牽制和管控,防止局勢失控;另一方面大陸方面決不允許賴清德為所欲為,賴清德也心中有數。這樣看,賴清德“台獨”衝動的階段性極限也已呈現。從台海局勢的實際發展態勢看,經過5·20以來這一段時間的激烈對抗之後,兩岸關係正在走出最艱難的階段。雖然未來的局面也很艱巨,鬥爭仍然複雜,但在大陸的全力主導和推動下,台海局勢兩岸關係向著有利於台海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態勢,逐漸成為顯性趨勢。這也是大陸充分發揮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主動管控台海局勢發展,塑造台海局勢新格局,奮力把兩岸關係推向有利於和平統一方向的結果。這一態勢就給艱困中的兩岸關係帶來新的希望和新的方向。

  李振廣表示,兩岸關台海局勢逐漸走出困境,迎來希望,大陸的積極作為功不可沒。作為管控台海局勢的關鍵一方,大陸方面兩年來積極應對困局,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局勢向有利於穩定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方向邁進,效果明顯。一方面,面對美台勾連及賴清德當局的言行挑釁,大陸做出堅決回應,對局勢進行有力管控,展示強大控局能力,定程度上使外部反華勢力和島內“台獨”勢力不得不知難而退。對於賴清德上台後的突兀言行,大陸有理有利力有節的反制,讓對方明確感知到大陸的決心,感知到紅線的現實存在,使其對大陸紅線有所畏懼。另一方面,大陸方面按照自己的規劃步驟積極塑造兩岸關係新格局,展現了強大的塑局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晶華表示,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10月10日發表任內首個所謂“雙十”講話,持續展現謀“獨”的企圖心不變,編造“台獨”論述,販賣“亡國悲情”,推進“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強化“綠色威權”治台的策略不變,將持續推高台海緊張態勢,嚴重損害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楊晶華分析,首先,賴清德比蔡英文更“急獨”。演說繼承蔡英文“四個堅持”的“台獨”論述,通過詞段拆解組合的方式,將蔡的論述核心納入自己的論述架構中,沒有創新也沒有善意,並且不再強調“維持現狀”,且明確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放在同等位置,比蔡英文以“中華民國台灣”聯結“中華民國”與“台灣”,借殼謀“獨”的做法,賴改變漸進的方式,撕掉遮掩的外衣,更為鮮明、挑釁。其次,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強硬”。賴的論述已表明其將持續推進蔡英文“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反中護黨自救”的路線,但手腕將更加強硬。再次,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喜鬥”。演講的最後部分,通過“政策畫餅”,對在野黨實施“情感勒索”,變相污蔑其為政黨利益攔阻總預算,企圖借此突破在野黨監督,裹挾酬傭、買票、“台獨”預算過關,並陷在野黨於被動。

  楊晶華說,賴清德的“台獨”企圖及政治謀算勢必衝擊台海和平穩定的局勢,危害兩岸的共同利益。但這都無法影響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同胞同屬一個民族的歷史事實和法理基礎,也無法影響大陸方面在促融促統上保有的極強的戰略定力與戰略自信,及粉碎任何“台獨”分裂圖謀的意志、信心與能力。“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從未改變,永遠不變。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教授朱桂蘭表示,從事實核查的視角來看,賴清德所謂的“雙十”講話,謊話連篇,錯誤百出,存在著明顯的事實違背和邏輯錯誤。看似“溫和克制”,實質進攻性十足。

  朱桂蘭指出,賴清德“雙十”講話通篇沒有任何與“一個中國”相關的字詞。在賴清德的認識中,“兩岸”就是“兩國”,這篇講話的前提條件就是“兩國”。其演講標題為“團結台灣、共圓夢想”,賴清德在標題上做文章,而不使用“團結中華民國”。全篇出現“台灣”44次、“中華民國”8次,其中含“中華民國台灣”2次,提到“中華民國”時,均會在前後的文字語境中將其偷偷轉化為“台灣”。此外,在講話中,賴清德還對“中華民國”歷史進行碎花抽取法,“113年”“75年”“66年”“45年”,只挑選有利於“台獨分裂”歷史,而忽略歷史發展的真實性,拋棄歷史發展的真相。

  朱桂蘭說,賴清德在演講中特意提到“新一代‘台灣製造’的年輕人”。賴清德將台灣年輕人物化,本質上就是將台灣年輕人當做工具、當做機器、當做物品,來謀取一己私利、一黨私利。康德說,人不應該僅僅被當做手段,人應該是一切的目的。台灣年輕一代不應該被當做賴清德和民進黨謀取“台獨分裂”的手段。賴清德的講話中涉及很多社會治理政策,但實際上很多都是一種口號。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將賴清德“雙十講話”中涉及兩岸部分的內容和特點概括為十二個字,那就是:“一個強化”、“兩個改變”、“六個未變”。首先,“一個強化”。賴清德在這次講話中強化了“兩岸互不隸屬”這一“台獨”表述。這集中表現在:為給“兩岸互不隸屬”提供“法理支撐”,他在今年“5•20講話”和10月5日提出的“祖國說”的基礎上,在這次“雙十講話”中又提出了所謂的“三段說”。
  
  其次,“兩個改變”。王英津說,一是敘事風格有所改變。從表面上看,特別刺激性的語言在這次講話中有所弱化。二是對待所謂“中華民國”的態度有所改變。為了“借殼上市”,他實現了從過去否定“中華民國“,到現在利用“中華民國”的轉變。但這不意味著他接受了國民黨關於“中華民國”的表述,因為他所謂的“中華民國”是落地生根於台澎金馬地區的“中華民國”,是“台灣化”的“中華民國”,是“與台灣劃等號的中華民國”;這與國民黨所主張的涵蓋大陸地區的“中華民國”,在性質上有截然不同。王英津認為,以上“兩個改變”,僅僅是策略上、形式上的改變,但從整體上、根本上、戰略上看,沒有任何改變。這表明他的講話帶有很強欺騙性和迷惑性,以至於國際社會有很多人誤認為他的講話向大陸釋放了“緩和的信號“。對此,我們需要加以認清。

  第三,“六個未變”。王英津表示,我們要看清“雙十講話”涉及兩岸部分的核心和本質,關鍵是要看清它的以下“六個未變”。一是推動“台獨”的本質沒有改變;二是對抗大陸的立場沒有改變;三是打“民主自由牌”的敘事沒有改變;四是勾連外部勢力的手法沒有改變;五是將兩岸關係惡化的責任甩鍋大陸的操作沒有改變;六是重復“中國威脅論”的炒作沒有改變。

  “以上這些充分地表明,賴清德決心要在‘台獨’的道路上衝撞冒險,這對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所以,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務實戰爭引爆者’,”王英津說。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林紅表示,賴清德在10月5日拋出“祖國論”後,緊接著在“雙十”講話中繼續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編造“台獨”謬論,宣揚分裂主張,煽動兩岸敵意對抗。“祖國論”和“新兩國論”本質上都是以“台獨”為核心理念的民進黨傳統論調,但從賴清德嘴裡說出,體現了賴推進“台獨”的居心和他對所陷困境的反應。這兩個論調一前一後,一個是準備動作,面向島內民眾,具有認同動員意涵;一個是加強版的規定動作,面向對岸、美國,具有政治宣言的性質。

  林紅說,賴清德所講的祖國,不是人們通常用以寄托民族情感、承載歷史記憶的文化意象,也不是指那片祖祖輩輩生存發展、血脈相承的世居之地,他講的祖國是被“台獨”清除了“一個中國”內涵、抹去了“中國性”的中華民國空架子,他以政權建政時間來解釋兩岸誰堪當祖國是無知而可笑的,但其將政權(政府)與祖國(國家)相混淆則是用心險惡,目的是重構台灣民眾的祖國意識和文化歸屬、弱化對於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為切割與中國的領土主權聯繫準備文化與社會基礎。賴清德在確認中華民國不等於中國的前提下,宣稱中華民國等於祖國,實質上是將“台獨”意涵滲透到歷史性、情感性的祖國意識,為“台獨”分裂行徑編織合理性外衣。“祖國論”為“新兩國論”進行文化包裝、準備輿論條件,“新兩國論”則是賴清德正式打上個人印記的“台獨”論述。儘管這一論述的分裂本質毫無新意,不過是新瓶將舊酒,但是這個“新瓶”的欺騙性、滲透性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林紅表示,賴清德接連拋出“祖國論”和“新兩國論”的動機昭然若揭,他堅持頑固的“台獨”立場和對抗思維,種種言行都旨在否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和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事實與現狀,台獨挑釁成為台海和平穩定的禍根亂源,將台灣民眾裹挾進拖入兵凶戰危的境地。毋庸置疑,沒有國家統一,台灣就沒有真正的前途;沒有民族復興,台灣同胞福祉很難得到保障和維繫。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賴清德的所謂“雙十講話”是在其“520講話”基礎上做的進一步政治闡述。這篇所謂“雙十講話”在兩岸論述上看似相對溫和,但是在意料中,更是其建立在“520講話”基礎上的論述展開。賴清德在其“520講話”中宣布了所謂“法理台獨”,並以此為執政起點,在未來四年大踏步地走向“台灣國家正常化”。

  朱松嶺認為,賴清德講話無疑傳遞出多個重要信號。第一,賴清德的講話進一步固化了“台獨”立場。第二,賴清德的講話妄圖貼靠外部勢力,占據道德高地,為未來依外謀獨做各種準備。第三,賴清德的講話突出了對外加強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依賴。這些信號表明賴清德在未來會繼續採取強硬、對抗性的兩岸政策,試圖通過激化兩岸議題來凝聚島內支持,推動其“台獨”進程。然而,這種策略雖然可能短期內為賴清德贏得一定的政治紅利,但從長遠來看,將為兩岸關係和台海地區的穩定帶來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朱松嶺說,與“520講話”相比,賴清德在“雙十講話”中雖然看似溫和,但實質上他通過“互不隸屬”和“新兩國論”進一步推動了“台獨”。儘管有評論認為他“沒有很激進”,但實際上的言論表明,他通過溫和的辭令推進了實質性的“台獨”,這種策略既具隱蔽性,又對兩岸關係構成了長期的風險。

  朱松嶺還指出,儘管賴清德多次提到和平,但是他講的是“偽和平”,他是實實在在的麻煩製造者。賴清德在“雙十講話”中多次提到“和平”,但其所謂的“和平”概念實際上充滿了矛盾和虛偽性。雖然他頻繁使用“和平”這一詞匯,但實際上他的政策和言論背後隱藏著推動兩岸分裂和對抗的實質目的。他的“和平”不僅缺乏真誠性,反而是製造兩岸緊張局勢和風險的工具。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統一戰線教研部“一國兩制”與國家統一教研室主任、教授張仕榮以書面形式與會,他指出,賴清德在所謂“雙十”講話中繼續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編造“台獨”謬論,煽動兩岸敵意對抗。

  張仕榮表示,統一是主流。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不管賴清德如何篡改歷史顛倒黑白,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與現狀。分裂是逆流,但是蚍蜉撼樹不足為懼。當前台海的主要鬥爭形式是統一和分裂的鬥爭。賴清德為分裂圖謀歪曲歷史,全面輸出其“台獨”主張,大談所謂“民主對抗威權”、所謂“民主自由”,大搞綠色恐怖,“台獨金孫”已經成為台海和平穩定的禍根亂源,卑鄙地將台灣民眾綁上“台獨”戰車,推入無邊苦海。

  張仕榮表示,外部干涉勢力及早收手為上。賴清德繼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企圖將台灣綁上“台獨”戰車,仰仗的是某些外部勢力。“台獨”是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台灣問題是影響未來中美關係的最大問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美方應當把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他指出,台灣前途命運與祖國大陸緊密相連。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系於民族復興。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灣主流民意。未來,我們兩岸同胞有責任傳承中華文明,共同堅定守護我們的共同家園,積極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環表示,賴清德“雙十”講話再次坐實其“務實台獨工作者”的名號,在貌似“溫和、克制”的言辭下,是重構兩岸敘事尤其是台灣敘事的公然挑釁,其心險惡,危害極大。

  李環指出,“雙十”講話是玻璃紙包裹的“獨”丸,有毒。從“520”講話到“雙十”講話,賴的語氣確實放緩了不少,這當然有台灣內部政黨的壓力,但也是賴“務實台獨”的體現。此次講話以“團結台灣,共圓夢想”為題,共計8處提到“中華民國”一詞,45處提及“台灣”,2處提到“中華民國台灣”。若單以次數計,提到“中華民國”的次數超過蔡英文八年“雙十”講話的平均水平。一方面,賴清德借“中華民國”外殼為己所用。另一方面,賴企圖重新構建台灣敘事,性質惡劣。

  李環表示,賴落實其“台獨”理念的手法與蔡英文時期不同。與蔡英文時期的“倚美謀獨”,通過力促“台灣問題國際化”迂回謀“獨”相比,賴奉行的是直截了當地亮牌,宣稱兩岸是“兩國”,“互不隸屬”。這一“新兩國論”對島內更具迷惑性,衹有馬英九批評其“違憲”。對正忙於大選的美國而言,賴通篇“話術柔軟”,沒有添亂,也可過關。

  李環認為,美國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放縱讓賴之流有恃無恐。美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曾在回應記者提問賴“祖國論”時,稱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反對兩岸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也不支持台灣獨立;康達對賴言論的態度反映美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態度:不干涉也不背書。在“台獨”分裂勢力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干涉就是縱容“台獨”分裂、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統一、主權完整,所以才有中方要求的把“不支持‘台獨’落到實處”。但實際上,不支持“台獨”和反對“台獨”語義不同。美國如果真像它所說的,認為台海和平關乎其根本利益,那就不應該放任“台獨”分裂勢力挑釁,而應該反對“台獨”分裂,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表示,一段時間以來,賴清德頻頻借助各種場合炒作“台獨”謬論,企圖向國際社會兜售“台獨”謬論。在2024年所謂“雙十”講話中,賴清德依然叫囂要“跟民主國家肩並肩”,“加深台灣跟國際社會的合作”,“讓世界擁抱台灣”,背後險惡用心是將台灣問題國際化,把台灣塑造為“國際社會重要一員”的假象。但目前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賴清德妄想“倚外謀獨”,注定是螳臂當車,自尋死路。

  鐘厚濤表示,賴清德在“雙十講話”中,也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權代表台灣”。賴清德當局此舉,很明顯是要迎合美國“以台制華”,炮製“台灣地位未定論”。近年來,隨著中美實力此長彼消,美國對華戰略焦慮感顯著上升,頻頻加大對華打“台灣牌”力度。賴清德當局炒作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企圖與美國製造聯動效應。目前,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聯大第2758號決議體現了聯合國憲章和宗旨,明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衹有一個,不存在“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問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當然是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代表權。未來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與美國勾連,都不可能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

  鐘厚濤說,目前,兩岸實力對比發生天壤之別,中國大陸對台灣形成了全方位的碾壓性優勢。在依靠自身實力無法謀“獨”的情況下,賴清德當局又將目光向外轉移,企圖引入外力來製造狐假虎威,利用美日等外部勢力的加持來製造台海地區的混亂,甚至幻想著若台海地區發生衝突,美國等外部勢力可以馳援台灣。但這無疑是賴清德當局的痴心妄想,以往歷史證明,美國沒有為台灣犧牲過一兵一卒,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事實上,現在島內民眾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美國不但不是“愛台”而是“害台”。台海地區若出現動蕩,美國不但不會“護台”,反而會“棄台”,甚至是“毀台”。
中國社會科學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晶華(中評社 海涵攝)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教授朱桂蘭(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英津(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林紅(中評社 海涵攝)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中評社 海涵攝)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李環(中評社 海涵攝)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中評社 海涵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