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德國柏林軌道交通展上,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左)向參觀者介紹復興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模型。(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據海外網報導,留學在外,學子們切身體會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祖國廣闊的舞台提供了發展機遇與成長空間,學子們期待學成歸來發揮所長,貢獻青春力量。
切身感受祖國發展強盛
“時光飛逝,我在荷蘭留學已近9年。”荷蘭學生學者聯合會主席陳榆說,在異國他鄉,他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產品。“家電、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一個個耳熟能詳的中國品牌走進荷蘭市場,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我身邊的荷蘭友人常向我問起中國,他們說想去中國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旅遊。作為海外學子,祖國的發展讓我們自豪。”陳榆說。
“中國的跨境電商出海,給當地人帶來許多網購便利。”全法中國學者學生聯合會主席張乙江分享道,“海外版阿里巴巴、Shein快時尚零售商等受到法國人的喜歡,我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用中國跨境電商軟件購買各類中國產品,他們說不僅物美價廉,而且便捷高效。”
崔傳傑在英國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這段時間裡,令他感觸最深的是祖國新能源領域的蓬勃發展。崔傳傑說:“以我的研究方向氫能源為例,近年來,中國青年學者常在歐洲氫能源相關主題研討會上嶄露頭角,國內科研團隊的研究和應用令各國專家印象深刻。此外,祖國在電池新技術、電動汽車領域發展飛速,我所在課題組的一些同事常向我提起,他們表示欽佩。”
就讀於悉尼大學的黃超有相似體會。他說:“在澳大利亞留學期間,我時常聽到外國同學、教授對中國新能源汽車贊譽有加。不僅如此,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引發許多人關注。四通八達的高鐵網讓出行變得十分便利,聽到同學們稱讚中國高鐵的速度,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不少法國同學告訴我,他們認為中國是一個充滿科技創新活力的國家。”法國索邦大學在讀博士生於洋說,“在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會上,阿里雲通過其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奧運會數字化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我還參加了不少國內各類招才引智活動,到祖國多個省市和地區參觀、學習,5G網絡、智慧醫療、綠色能源……我切實感受到了祖國科技實力的強大。”
黨新元獲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在比利時魯汶大學攻讀建築物理與可持續性設計博士學位。他說:“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創新備受矚目。例如‘數字故宮’和‘數字敦煌’項目,通過高科技手段實現了對文物的數字化保存與展示,不僅延續了歷史記憶,還通過虛擬技術使更多人得以近距離感受中國悠久的文化。這些舉措展示了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智慧,得到了廣泛的國際贊譽。”
中國影視美食漸成流行元素
留學在外,學子們不僅學習知識,也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展視野,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海外學子不約而同地提到,越來越多人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聆聽中國故事。
“在奧地利留學,我發現中國音樂的演出總是很受歡迎,上座率很高。”就讀於奧地利莫扎特大學樂隊指揮專業的黃豆說,“去年,我所在的薩爾茨堡學聯樂隊舉辦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後,有不少外國觀眾熱淚盈眶地來向我們祝賀,他們表示故事令人十分感動。還有一次,我們用二胡等樂器表演了歌曲《越人歌》,引發了外國友人對中國民族樂器以及《楚辭》的濃厚興趣。在這些音樂活動中,我強烈感受到了奧地利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為此我感到十分驕傲,希望繼續在舞台上用音樂講中國故事。”
黃立志先後在美國、南非留學。她說:“海外求學多年,我真切地感覺到祖國越來越強大。在南非留學時,我和同學們一起組建了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在南非金山大學,前來參加我們組織的漢語培訓班、中國文化節、中南學術對話的學生多到常常擠滿了整個禮堂,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瞭解和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不少南非青年說,他們還想前往中國學習、交流。”
“在法國,越來越多人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學習中文的法國人也越來越多。”張乙江說,“中國的影視、美食、漢服等在法國傳播開來,逐漸成為流行元素,尤其是近幾年短視頻像一股熱浪席捲海外,我平時經常看見許多法國人在刷中國短視頻,他們以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瞭解中國。我身邊想去中國留學的外國同學不少,他們想學習中文專業、機械工程、經濟等專業。”
高牧洋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留學已有7年。他說:“許多俄羅斯人樂於觀看中國文化演出。莫斯科大學學聯的‘驚鴻舞團’和‘知華漢服社’常受邀在莫斯科各大劇院、演出廳、市中心廣場展示中國舞或漢服秀,現場俄羅斯觀眾熱情高漲。”
願以青春之力踐行報國之志
教育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超過八成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國內機會多、成長空間大,為海外學子提供了廣闊的發展舞台。學子們紛紛表示,願以青春之力踐行報國之志,成為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
“在埃及學習、生活多年,我經常見到中國元素,例如中國品牌的產品、中國文化活動等,這些讓我深感祖國的強大與繁榮。”埃及學聯主席擺克成說,“我所學專業為阿拉伯語言文學和對外阿拉伯語教學。隨著中國對外交流合作的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身處多元文化環境,中國留學生就是世界認識中國、瞭解中國的一扇窗。我將發揮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為中外交流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榆表示,如何用更深層次對話讓世界更瞭解中國,是許多留學生一直思考並正在實踐的。“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我們重任在肩。作為一名研究健康政策的博士生,我會充分利用所學,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盡一份力。”
高牧洋說:“祖國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發展迅速,作為一名數字經濟專業的博士生,我希望學成歸來後,為國家的數字經濟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的博士生張肇聿說:“我主要從事海上風力發電研究。在過去幾年裡,我發現越來越多中國學者、中國企業出現在新能源相關學術會議或行業展覽等國際舞台上。祖國為海外學子實現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搭建了廣闊舞台,我會充分利用留學機會,踐行留學報國精神,力爭在科研領域尋求突破。”
張瑞華是英國牛津大學醫療統計專業的博士生。她說:“目前,中國生物領域基礎研究取得重要原創性突破,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我希望可以在海外夯實所學知識,增強個人實力,珍惜新時代的機遇,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