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評社 盧哲攝)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特區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答問會(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記者 盧哲)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0月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題為“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報告提出一系列措施,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銳意改革、改善民生。與本屆政府前兩年的報告對比,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關鍵詞分析本次施政報告的亮點。
第一個關鍵詞——“改革”。
本次《施政報告》題為“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全文有31800字、共9章、228段。正如報告主題所指,“改革”是此次的最亮眼關鍵詞。李家超在報告中表示,今年的施政報告貫徹習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的“四點希望”,並就改革和變化闡述理念和發展目標、關鍵措施及績效指標,同時也是對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落實和回應。他強調,“改革衹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過去兩年,我和我的團隊一直以市民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主軸,以發展改善民生。今年的《施政報告》會進一步深化改革,發掘新增長點。”
筆者觀察,此次施政報告全文中“改革”、“革新”等詞出現逾40次。“齊改革”是報告的主題,而首個章節標題就是“改革求變 由治及興”。李家超在報告中說,“改革衹有進行時,沒有完結時”——可以看出特區政府的重點關注及銳意改革的決心。
對比本屆政府前兩份施政報告,今年施政報告中“改革”字眼,由前年及去年出現1次和4次,大幅增加至今年的約40次。可以看出,進一步深化改革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李家超在今年施政報告第一章中闡述了他的改革理念:“體系中欠缺但有需要建立的,要建立;有嚴重缺失的,要撥亂反正;有瓶頸、短板或阻礙的,要突破瓶頸、清除障礙;有需要鞏固的,要強化和完善。”李家超還多次強調,改革可借鏡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但不能盲目照抄,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
審視整份施政報告,正是貫穿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理念,以改革破瓶頸、補短板、除障礙,提升香港競爭力。報告宣布成立四個由司長及副司長領導的跨政策統籌機制,涵蓋教育科技、低空經濟、旅遊發展、銀發經濟四大領域;並提出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檢視公務員管理和紀律相關法規,推出“政府治理人才培育計劃”。在鞏固金融、航運、貿易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方面,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舉措,包括打造國際黃金交易中心、推動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將現時的“香港海運港口局”改革提升為“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構建高增值供應鏈服務中心,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削減烈酒稅,充分利用機場第三跑道的處理能力等。
第二個關鍵詞——“國家大局”。
在此次施政報告的宣講中,特區政府列出了其中九項政策亮點,包括:建立國際黃金交易巿場,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設立“香港海運港口發展局”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發展,鞏固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以鞏固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削減烈酒稅,促進烈酒貿易,以鞏固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全力發展低空經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設“教育科技人才委員會”,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解決劏房問題;以立法方式制訂劏房出租制度,合標單位將名為“簡朴房”;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加強公營和基層醫療服務;支持籌建第三間醫學院。
可以看到,在九項政策中,絕大部分與國家發展大局相關,也呼應了三中全會對香港提出的要求,包括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特別提到成立“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全力發展低空經濟;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提出著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部署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加快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助力國際高端人才匯聚等等。相關舉措從特區政府的角度緊跟國家政策,鞏固提升三大中心傳統優勢,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同時配合國家製造業升級轉型、推進現代建設所需,強化香港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角色。
同時,施政報告還提到了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推動河套區深港創科園發展,結合內地土地資源和香港空運優勢、構建物流產業園,促進大灣區機場群協作、擴大業務網絡,強化專業資格認可機制、制定共同標準,促進資金、數據跨境流通,優化跨境安老政策等等。眾所周知,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香港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前景必將更加廣闊。
第三個關鍵詞——“惠民生”。
在今年為期三個月的諮詢期內,特區政府舉辦了逾40場《施政報告》諮詢會,共收到9500份意見書,報告提出的許多政策是對各界的回應。筆者觀察,“民生”一直是本屆政府施政的重要關鍵詞。
李家超在出席施政報告記者會時談到,“施政報告目標會因應年代、時期而演變”。2022年,香港處於被疫情困擾的時期,當年設定的目標是“同舟共濟、共渡時艱”,主題為“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2023年香港走出疫情,初步踏上“由治及興”的時期,政策目標是“社會復常、再現歡笑、推進復甦、再現就業”,因此主題為“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李家超說,今年的施政報告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今年香港的安全獲得保障,是全力出擊、由治及興的時期,所以施政目標是“改革求變,千帆並舉,迸發實力”——從三年的變化可以看到,“為民”、“惠民”可以說是貫穿三份報告的“施政焦點”。
筆者觀察,今年《施政報告》持續在造地建屋、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扶貧助弱、青年發展、勞工支援等民生範疇提出多項新措施。房屋方面,提出以立法方式制訂住宅樓宇分間單位出租制度,訂立“簡朴房”的最低標準,務求從根本穩定有序解決住宅樓宇“劏房”的老、大、難的問題。政府也會優化置業階梯,讓更多市民可以按自身需要實踐置業理想。醫療方面,提出繼續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加強公營和基層醫療服務及全方位推進基層醫療發展,促進健康生育。政府還表示支持本地大學籌建第三所醫學院,並繼續推行和優化各項精準扶貧和聚焦弱勢社群不同需要的措施。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此次施政報告以“改革”為主線,強調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改革理念,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但正如報告主題“齊改革同發展”及李家超多次強調的,改革是整個社會共同的改革,政府探索道路、制定政策、指明方向,為願景和長遠目標作出規劃,但更重要的是社會各界共同出力參與推進,尤其是在經濟發展中獲益較多的階層界別,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筆者相信,只要香港各界團結一心,抓緊機遇,必能為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為建設香港和國家美好未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特區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答問會(中評社 盧哲攝)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特區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答問會(中評社 盧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