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施威全:賴清德談話顯現務實“台獨”立場

2024-05-21 01:10:44
《菱傳媒》董事長施威全。(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5月21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賴清德520就職談話,曾任陸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菱傳媒》董事長施威全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在兩岸關係部分,賴顯然是延續蔡英文2021年雙十談話“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說法,且比蔡英文更往前一步,開宗明義就說“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讓台灣成為借殼上市的政治實體,顯現“務實‘台獨’工作者”的立場。

  施威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在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時間擔任簡任秘書,曾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長等職,現職為網路媒體菱傳媒董事長。

  分析賴清德就職談話有關於兩岸關係的部分,施威全表示,賴清德如何表述兩岸關係,觀察的重點在於是否依循蔡英文路線?還是更往實質“台獨”前進?且延續的是2016年的蔡英文第一任路線,還是2021年的蔡英文雙十演說的路線,也是一大關鍵。

  施威全表示,2016年蔡英文首次就職,演說強調“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到了2021年雙十演說則首次提出“四個堅持”時,表態“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兩者最大差異在於,2016年蔡英文說的“中華民國”,領土包括中國大陸,依法為“中華民國”的大陸地區;2021年蔡英文定調的“中華民國”則是與中國大陸完全無關的國家。

  施威全指出,蔡英文的兩岸路線也是漸進式朝獨的方向前進,2020年蔡英文第二任就職談話說“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關於九二會談的說法,連同東海、南海都消失了,2020年的講話距離“憲法”的一中概念比2016年遠。之後2021年的雙十講話,則進一步稱兩岸互不隸屬,描繪一個與中國大陸沒有關係的“中華民國”。而賴清德延續的就是這個漸進的路線,且比蔡英文更進一步。

  施威全說明,賴清德就職談話開頭第二段就稱“‘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與馬英九政府的“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一樣,此處“中華民國台灣”取代了“中華民國”,成為借殼上市的政治實體。在演講第三部份“民主台灣,世界和平舵手”裡,賴清德強調“四個堅持”,但將“‘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方在談話後面第六部分,特別彰顯出來。

  他說,賴清德的講稿在幾個段落最後的言語都拉回到其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意即“抗中保台”,即使在過程中賴有提及“中華民國憲法”,但這幾個字出現反而是讓他挪移概念,用來證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與蔡英文兩次就職演說談的“中華民國憲法”不一樣,亦即對賴清德而言,“中華民國台灣”是與中國大陸完全無關的國家,“憲法”對他而言不會是個承擔“一中”概念的包袱,而是將其轉換為服務其政治理念的工具。

  由此可見,施威全認為,賴清德比蔡英文更往務實“台獨”、只做不說的路前進,只是並沒有提出清楚的路徑圖,此外,賴提及美國“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的立法,這點與蔡英文也不一樣。談到美國與兩岸關係,蔡英文兩次的就職演說頂多只概念性地說與和美、日、歐的共享價值、伙伴關係,而賴清德則具體指出項目。但是,可以講出嘴的項目卻只是美國立法機關的法案,而且是實益有限的政治姿態而已,這個靠山很空虛。

  施威全認為,賴清德若走向務實“台獨”路線,未來有潛力成為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的灰犀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