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社評:AIT這封電子郵件爲何嚇到台灣人?

2024-06-11 00:08:25
賴清德。(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6月11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台灣上周突然瘋傳美國在台協會(AIT)6月14日下午3時將邀集在台美國公民討論台海若爆發戰爭的撤僑行動,引起騷動。媒體緊急向AIT查證,發言人回應說這封電子郵件通知“只是例行開會,與在台美國公民討論與台美有關的一般性事務。”由此可見,戰爭已成為台灣人心裡最大陰影,馬照跑、舞照跳只是假象。

  賴清德520上任迄今不到一個月,大陸打擊台獨行動持續升高,“聯合利劍—2024A”軍演後,各種飛機、軍艦、無人機愈來愈逼近台灣、金馬,台海已被國際視為火藥庫,美國加大力度介入情勢更為嚴峻。接下來,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強勢崛起、美國11月大選逼近、俄烏戰爭打不完、朝鮮半島緊張升高、中東對立等都會增加台海情勢的變數。

  兩岸就像疾駛中的火車隨時可能對撞,台灣做為弱小的一方,卻不放慢速度,也不避險,空口要改善兩岸關係,卻沒有實際作為,讓全台民眾承擔台海開戰的風險。如果不是這種恐懼,一封AIT召集在台美國公民開會的電子郵件,怎會造成這麼大的震撼?

  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日前上任提到,“兩岸關係是台灣生存發展的重中之重,交流是基礎,有交流才會有理解,也才會有諒解。”然而現階段兩岸僵局明顯是存在兩大部分,第一是台灣必須明確“去台獨”;第二是台灣應對相關交流表達善意,兩者都能做到,才有可能化危機於轉機。

  第一,在主權定位方面,這次兩岸動盪導火線起於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

  賴清德迄今未曾修正相關說法,​​鄭文燦接掌海基會後稱“這符合《憲法》的兩岸分治精神,並非新的陳述,包括馬英九及蔡英文都曾提過。”鄭文燦此一說法代表賴政府無意修正“兩岸互不隸屬”的定位,還把馬英九拉進來;但馬英九的“​​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在“憲法一中”之下,有無一中,兩者差很大。而九二共識就是兩岸都包括對方,暫時模糊化處理。海基、海協兩會已中斷協商8年,若依照賴政府目前的新“兩國論”,完全看不到破冰的曙光。

  尤甚者,蔡英文任內兩岸是僵局,8年之後,賴清德對於“一邊一國”更加堅持,加上外國勢力介入,大量購買軍火,現在兩岸已從僵局進展到熱對抗,別說是兩會要恢復協商不能,台灣民眾最害怕的戰爭何時到來都不知道。

  第二,民進黨政府在事務性方面未曾表達任何善意,硬槓只會使事情更惡化。

  最明顯例子是ECFA,大陸將於6月15日起對台灣134個稅目產品中止關稅減讓,連同上一批,迄今公告中止項目達146項,佔整體早收清單產品項目28%,台灣傳產業者哀鴻遍野。會造成這結果,賴清德的新“兩國論”當然是重中之重,此外在大陸​​宣布台方禁止大陸2509項產品入台構成“貿易壁壘”後,民進黨政府完全置之不理,還揚言要告上WTO。大陸便於去年底公布第一批ECFA關稅減讓項目,今年5月底再公布第二批,以這種政治加經濟的雙重對抗,ECFA全部中斷已非不可能。

  最近賴政府凡涉及大陸事務都踩得很硬,2月金門撞船事件後,大陸開始不認金、馬地區“禁限制水域”,飛機、船愈來愈接近金馬陸地,台灣還是不妥協,還有不顧業者生計6月又重啟赴陸觀光禁團令,任由觀光相關公會怎麼陳情都沒有用。​​鄭文燦日前就職時提到,“對兩岸的穩健開放、逐階段的開放,已準備好。”但毫無音訊。

  賴政府最近不斷炒作陸客、陸生議題,來轉移台灣方不肯開放的焦點,把責任推給大陸。這種操作方法明顯是毫無意義,如果要開放就開放,不開放就不開放,讓台灣業者早點死心,不必有這麼多內心戲。

  至於為何寧可讓台灣在戰爭邊緣,也拒絕和平解決,只能留待歷史去解密。不過,相信今後一段時間,嚇人的電子郵件會越來越多!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