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張福昌語中評:兩岸沒對話 台灣沒未來

2024-06-13 01:08:10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張福昌。(中評社 鄭羿菲攝)
  中評社台北6月13日電(記者 鄭羿菲)針對兩岸關係,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張福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國大陸迄今取消28%的ECFA早收清單產品關稅減讓、環台軍演,都只是給賴清德的牛刀小試下馬威,大陸重點仍是對抗美國,但若未把“台獨”氣焰壓下,恐動作會更大,包括斷台灣的“邦交”國、限制台商在陸活動等,這對台灣非常不利。

  張福昌認為,兩岸沒有對話,台灣就沒有未來。一直花錢購買美國軍火,無法達成兩岸戰爭時的優勢,只能苟延殘喘,不如投入“先進“國防”科技小組”運作,帶動產業發展壯大。況且,美國高層官員8年來已多次來台,但兩岸關係仍持續惡化、激化,政府須思考問題出在哪。

  張福昌說,賴清德刻印在血液裡的意識型態,恐怕難以去除,未來兩岸關係緩和機會並不大,除非賴清德能嘗試修正兩岸對話交流態度。若民進黨認為兩岸對話較符合台灣整體利益,他建議民進黨放下名詞之爭,這是條死胡同永遠走不通,必須想辦法淡化,若兩岸直接對話達不到,不如找大陸能信任的“第三國”促成對話,如新加坡。

  大陸將於6月15日起對台灣134個稅目產品中止ECFA關稅減讓,迄今公告中止項目達146項,佔整體早收清單產品項目28%。

  張福昌為德國科隆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客座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國土安全研究協會”副秘書長、淡江大學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執行長,現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研究專長包括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歐盟政治制度、國際安全議題。

  張福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大陸迄今取消28%的ECFA早收清單產品關稅減讓,只是給“賴政府”的下馬威,若中止146項產品關稅減讓,還沒有把“台獨”氣焰壓下去,後續在國際上動作恐怕會更大,包括讓台灣斷交、限制台商在陸活動等。

  張福昌說,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4月初訪華3天,隨行包括許多德國頂尖企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初訪法,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強調需要中國大陸市場,歐洲國家都很積極爭取中國大陸市場,而台灣卻被排除在外,對台灣是很不利的。

  張福昌指出,中國經濟是牽動中歐關係的主要因素,且中國是站在有利的一方,對歐洲國家來說,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大於台灣問題、人權議題。歐洲需要借助中國市場恢復經濟,是歐洲國家的勝利方程式之一,而歐美市場早行之有年,已擦不出新火花,歐洲市場要加分,就得靠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市場。

  張福昌認為,“經濟部長”郭智輝雖然稱,ECFA遭取消134個項目的關稅減讓,僅佔台灣出口總額的2%,確實不多,但影響的是民心、“賴政府”有沒有能耐解決兩岸未來前途的問題,項目多寡、佔台灣出口總額的幾%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民眾心理的感受。

  張福昌表示,賴清德520演講已被大陸解讀為“台獨”,大陸對台舉辦環台軍演、國際上打壓參與WHA的空間、宣布中止ECFA 134項產品關稅減讓優惠,即便如此,大陸也還未對“賴政府”展開全方位的打壓,大陸要鋪天蓋地制裁台灣非常容易,但大陸現在主要的精力、財力還是用在對抗美國、拉攏歐洲,在兩岸問題上,盡量能夠控制就好,並不急著統一。未來會不會招來大陸全方位打壓,就得觀察“賴政府”接下來的反應如何。

  張福昌說,大陸近期這一連串對台動作,只是牛刀小試,若“賴政府”再不重視,大陸的打壓力道會再加上去,大陸的重點依舊在對抗美國,但也已認定台灣是美國要利用來讓美日聯盟在抗中時能更省力的棋子了。全方位打壓最好不要發生,否則對台灣傷害真的很大。

  張福昌認為,賴清德身為“務實‘台獨’工作者”,心裡隱藏了強烈的意識形態,這恐怕揮之不去、難以屏除,未來兩岸關係要緩和的機會不大,除非賴清德能夠嘗試修正兩岸對話交流的態度。他建議,民進黨政府若有意緩和兩岸,第一步是不要計較太多名詞問題,國際影響力的現實是大陸大於台灣,而“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堅持名詞只是死胡同,永遠走不通,名詞問題應想辦法淡化。

  張福昌建議,若認定兩岸對話符合台灣的整體利益,而兩岸直接對話的訴求又達不到,那就要採取第二個途徑,找“第三國”安排促成對話,且要找的是中國大陸也能接受的“第三國”,就像瑞士是俄羅斯、烏克蘭信任的“第三國”,兩岸信任的“第三國”或可尋找新加坡。

  張福昌強調,即便是現在的國際環境下,兩岸也是有可能透過新加坡來對話,畢竟中國大陸看的是誰當家,民進黨政府若淡化名詞問題,做出一些善意的動作,對話可能性還是存在,但問題是民進黨總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包括沒有換青天白日旗、換“國號”等,這就成為一個困境。
  
  張福昌指出,台灣已失去中美台關係、兩岸關係中的主動權,不應再隨美日起舞,日本都已多次演練撤僑行動了,會是忠實的盟友嗎?美國若是可靠的盟友,歐洲國家會主張戰略自主嗎?美國也是現實主義的追隨者,都是美國利益優先,台灣若失去主動權,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陸若持續對台出招打壓,台灣最應防範哪三點?

  張福昌認為,一、人心出走,看看烏克蘭人民現在有多少人願意受召入伍打仗,面對大國,前線非常慘烈。二、慎防美國拋棄台灣,1979年美國就曾與我們斷交,台灣得要有警覺,美國算一算幫台灣打仗的成本太高,一句話就能顛覆台灣人對於美國挺台的認知。三、保護台灣高端科技供應鏈,確保晶片產業不會因戰爭而被摧毀,台灣需要超前部署,不能只是台積電靠荷蘭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遠端關閉EUV而已,而是產業鏈都須有一定保護。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