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柳金財語中評:必須要謹慎看待金門事件問題

2024-08-18 00:25:05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柳金財接受中評社專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佛光大學起雲樓。(中評社 張穎齊攝)
  中評社宜蘭8月18日電(記者 張穎齊)214金門撞船事件兩岸代表7月30日在金門達成共識。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柳金財接受中評社專訪表示,金門事件看起來暫時告一段落,但其實相關調查尚在進行,後續仍有爭論,因台官方並不承認九二共識,因此三軌對話基礎都沒有。

  他認為,必須要謹慎看待金門事件問題。金門撞船事件的處理,雙方看起來都釋放些善意,希望盡速落幕,但尚未涉及司法層次,因還在審理中,雖說已給大陸罹難漁民150萬元人民幣撫恤金,但這並非司法判決的賠償,後續仍有些爭論。且在沒有九二共識的基礎下,陸方會相信台灣的司法機構獨立審判?

  柳金財,出身於雲林,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博士,歷任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學生事務處學務長、總務長、澄正書院辦公室主任、育達商業科技大學學生事務長等。研究專長為全球化與兩岸政經關係、地方政府與政治、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中國大陸研究。

  柳金財指出,過去兩岸發生漁船碰撞、人員傷亡,有三軌對話機制,第一是官方對官方、第二是海基會與海協會、第三軌是透過副委託民間組織如紅十字會的對話協商,過去陳水扁還有第三軌機制,馬英九則是都有,但到了蔡英文、賴清德不承認九二共識就都沒了,大陸便對台灣採取緊縮策略。

  他說,金門撞船事件看似緩和,但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卻仍提過兩岸關係是“國與國”關係,主委邱垂正則緩頰說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可是最主要還是看賴清德,賴520就職演說強調“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被大陸認為是新“兩國論”,賴的論述已達到“兩岸主權互不隸屬”的範疇。

  柳金財向中評社說,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說白就是“台獨”的自白書,讓許多不了解兩岸歷史的年輕人,產生混淆效果,以致很多台灣年輕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

  他嘆,兩岸的認知差距將愈拉愈大,大陸會認為台灣愈來愈跳脫出一中框架,因此會加強對台灣的壓制。民進黨實際上就是追求務實“台獨”,企圖用維持現狀來掩飾務實“台獨”,想將維持現狀包裝成“台獨”的保護套。對內能凝聚台灣主體意識,極端地走向獨立,但恐怕也會將台灣帶向瀕臨戰爭風險的邊緣,極獨恐帶來極統、武統。

  對於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在兩岸旅展上稱希望開放促進兩岸旅遊,柳金財說,政治上,民進黨政府已強調“兩國論”、“兩國互不隸屬”,那自然大陸會將功能、事務、經濟性的議題與政治做連結,陸方已強調過,只要承認九二共識,陸生、陸客開放都沒問題,可是台官方不要九二共識,那就是不願好好談。

  他說,獨派有分為兩種,其一是傳統追求“台獨建國”,認為要在封閉體系下,不要跟大陸交流,更容易“推動國族意識建國”,若兩岸是開放態度,擔心中華文化、民族主義影響台灣,會導致“台獨”出現困難,因此認為兩岸都盡量別交流。其二是要獨立、又要交流,“台灣獨立”後還想維持兩岸和平、對等。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偏向其二,但其實這想法是極爲錯誤的。

  柳金財說,賴清德現在的做法是想將“中華民國”、台灣都變成同個複合體,但“中華民國”本就不等於台灣,比如金們、馬祖是“中華民國”福建省,不是台灣省。

  他補充強調,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上拋出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的話語,就職以來均不提兩岸同文同種,賴想建構新的“台灣國族主義”,切斷與大陸的關係,賴口中的“中華民國”,已非“中華民國”原意。
佛光大學總務處。(中評社 張穎齊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