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林偉修語中評:台灣只靠高科技就能穩定?

2024-08-19 00:48:28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林偉修。(中評社 楊騰凱攝)
淡江大學驚聲紀念大樓。(中評社 楊騰凱攝)
  中評社新北8月19日電(記者 楊騰凱)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曾抨擊台灣搶走了晶片製造工作,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林偉修向中評社表示,這樣的說法很不負責,是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失去比較利益,才讓台灣有機會發展,美國應設法讓產業升級,而非指責中國大陸或台灣搶走工作。

  林偉修也提到,兩岸關係的穩定對台灣整體經濟產業很重要,有些人形容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某種程度來說,兩岸關係穩定才是台灣的“護國神山”。

  林偉修為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研究專長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經濟發展、發展經濟學、國際金融政治,現任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歷經量化寬鬆政策、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等事件,美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化的風險?

  林偉修表示,股市的預期還是跟著未來經濟發展的狀況,一些國際時事在發生當下的確會造成影響,例如俄烏戰爭、以巴戰爭等,當這些事情發生後,不論美國股市或各個經濟數據都會立刻有所反應,但是事實上隨著時間慢慢過去以後,市場會漸漸去調適。例如俄烏戰爭可能會讓農產品價格上升,連帶帶動很多物價上漲,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市場會去調適,也就是說,當物價漲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漲,因為市場找到了新的平衡。

  林偉修指出,所以近期美國股市,確實要觀察有沒有泡沫化的可能,不過先前美股波動會這麼大,是因為美國連續四個月的非農業就業人口數都不如預期,這概念是,在農業以外的就業狀況越來越不好,可能是工作機會越來越少,或其他原因使得勞工進入市場的狀況不佳,不論是什麼原因,這個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可能面臨衰退。

  林偉修表示,事實上對於美股會不會產生泡沫,沒有人可以給出答案,雖然就業狀況不好,可是市場經過一段時間後相信仍會有所調整。不過美國現在面臨到最大的挑戰是,當疫情過後,美國沒有一個新的點燃器去推升經濟。雖然前陣子很多人討論AI人工智慧,帶動了很多相關產業在股市的表現,問題是當股價上去了,產品出來了,但產品仍限於零件的概念,就算做出來計算能力很強的晶片,重點是要有商業化的用途去產生產值。

  林偉修分析,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還卡在前半段,當優良的晶片被製造出來以後,後半段的應用層面在哪裡?有人說可以做機器人,不過我們目前連機器人的樣子都沒看到。

  林偉修指出,所以說我們想把人工智慧商業化、實用化,可是實際應用的產品我們都還沒有看到,這可能還需要時間發展,目前還卡著,以至於發揮不了點燃經濟的效果,但美國股市也不至於說會產生泡沫化。

  林偉修表示,然而當股市上漲,貧富差距也跟著增加,這點美國、台灣都一樣,因為高科技產品發展太快,產值太高,導致大量勞工、資本、技術都流向這裡,在台灣這樣的現象也會越來越明顯,包括台積電、聯發科等高科技產品公司,因為產值夠,勞工當然會往這裡追求薪水高的工作,股市也是,被炒高的股票很大一塊都是高科技產品,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對社會的影響才是需要擔心的。

  美國方面包括共和黨特朗普指責中國大陸、台灣搶走美國製造業的工作機會,這樣有幫助美國解決問題嗎?

  林偉修指出,政治人物的說法是要在選舉過程爭取選民的注意,讓選民願意把票投給你,他們就必須用簡單、快速的把方法與選民對話,而工作被別人搶走了,這件事情要講起來是最容易的,我們也不否認,當中國崛起之後,美國很多製造業都外移,這確實有影響,可是當美國面臨製造業外移,理論上他們留下來的產業應該要有所升級,好填補產業的空缺,勞工可能要受更好的培訓,有更好的技術,讓收入可以增加。

  林偉修表示,可是當製造業轉移出去後,美國並沒有做產業升級這件事情,才使得失業的繼續失業,技術落後的繼續落後,美國政府沒辦法處理問題,卻轉過頭來說是中國害的,這樣做法最簡單、最容易,卻把他們真正該做的事情給省略掉了。

  林偉修指出,台灣面臨到的處境也一樣,回頭看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是因為美國自己失去半導體產業的比較利益後,我們才拿過來做,美國過去認為晶片生產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不想留在美國本土。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一度是全球頂尖,但後來發現了這些問題,所以把產線外移,剛開始是轉移到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後來日本大力發展半導體製造並變得強大,美國看不過去出手懲罰了日本,最後才是韓國、台灣分別投入半導體製造。

  林偉修表示,半導體生產是美國失去比較利益的產業,台灣輾轉投入發展,最後沒想到台積電做這麼好,這是當初誰都無法預見的,所以美國政治人物包括共和黨特朗普的講法,我們實在很難接受,因為我們並不是去偷學你的技術,所以政治人物的發言,有時候仍然是以選舉為主要考量,當然也很不負責。

  林偉修表示,但是台灣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確實相對偏頗,疫情期間台灣股市依然熱絡,很大因素是高科技產品出口非常好,可是台灣不是每個人都從事晶片產業,當台灣大量投入半導體產業,其他製造業就會缺乏資源,員工、資本都會往高科技產業轉移,從大的結構來看,台灣不可能只要台積電,或是不可能只要高科技產業。

  林偉修指出,這樣的問題不只反映在產業,也反映在高等教育,現在台灣在大學方面包括電機系或資訊相關類科,都不用擔心招不到學生,甚至教育部門還大力推動增設相關科系,反觀有些文科卻要面臨停招,那台灣高等教育要走向何方?難道我們衹有高科技嗎?難道我們高等教育只要訓練出一大群會做晶片的人嗎?這似乎不太對。

  林偉修表示,有時候看到一些對兩岸經貿的說法,自己也會覺得很殘酷,例如前陣子大陸針對ECFA某些產品中止對台優惠,有些人說這沒關係,對台灣GDP的佔比也有限,可是問題是,這不只是要看對整體GDP的影響而已,而是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該怎麼辦?人家原本可以靠這些工作養家活口,結果政府可能跟你說,你的產業不重要,這實在不對,應該至少要想辦法和緩兩岸關係,或是幫業者找尋市場,怎麼會說GDP比例很低就沒有關係呢?

  林偉修表示,高科技產業當然佔我們GDP佔比比較高,可是這不等於其他產業都不重要,兩岸關係的穩定對台灣整體經濟產業很重要,有些人形容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某種程度來說,兩岸關係穩定才是台灣的“護國神山”。
淡江大學校園一景。(中評社 楊騰凱攝)
淡江大學校園一景。(中評社 楊騰凱攝)
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中評社 楊騰凱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