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張榮恭語中評:馬英九接棒和平使命

2024-03-28 00:21:39
張榮恭。(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3月28日電(記者 張嘉文)馬英九即將展開時隔一年的第二次大陸行。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中評社採訪指出,期待馬英九繼連戰之後,成為兩岸重要人士政治對話的指標,這對愈趨風高浪急的台海,具有推動和平發展的意義;亦即在台灣執政者可能於“台獨”道路上執迷不悟的形勢下,啟發台灣社會究竟如何選擇兩岸交流而非斷流、對話而非對撞。

    張榮恭表示,可以預見馬英九在行程中,將對民族認同及政治互信做出闡釋。事實上,他於一年前訪問大陸時,對此已有發揮,這次更將首訪北京,可望會見習近平,受到兩岸各界高度關注。由於賴清德將繼過去八年蔡英文的“台獨”路線後上台,且其“台獨”色彩更強,在此形勢下,馬英九透過大陸行展現民族認同及政治互信對台海和平穩定的意義,勝於蔡當局一味向美國購買武器準備打仗。

    張榮恭說,民族認同的基本概念是兩岸人民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都是受中華文化熏陶的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如果悖離這個基本概念,則在大陸眼中,台灣就變成被非中國人據有,那麼兩岸和平必不可得,唯有走向軍事對決一途。近年民進黨執政下的“去中國化”,即為如此,十分危險。

  明明台灣人都從唐山來,都姓中國姓,都講中國話,都寫中國字,都依中國風俗,都敬中國神明,都過中國節日,完全可以和諧相處、融合發展,民進黨卻蓄意反向而行,鼓動對大陸的仇恨意識,後果便是台灣的安全持續喪失。

  張榮恭說,政治互信的基本概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雙方是國家統一前的特殊關係,同時擱置對一中涵義的爭議,共謀和平發展。此一基本概念即為九二共識,完整反映了“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兩岸和平的價值,卻遭民進黨詆毀污蔑,後果就是兩岸協商無門,大陸單方主動、單邊主導兩岸關係。

  縱使民進黨認為寧可放棄兩岸協商也要否定九二共識,但實際上,仍改變不了世界各國都實行一個中國政策,美、日、東協、歐盟、聯合國莫不如此。也就是說,台灣執政者繼續昧於己方的根本大法與客觀的國際現實,就只能扮演國際反華勢力的走卒,將使台灣比烏克蘭現狀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榮恭告訴中評社,馬英九的大陸行對中國國民黨也有激勵作用。國民黨歷經連續三次敗選,對民族認同及政治互信有失去自信的傾向,對原本存在於兩岸之間的求同,似漸避同,並且和民進黨競相標榜親美。過去曾經開創“和平紅利”的國共平台機制,如黨魁對話、兩岸論壇等,也已停擺多年。其實,“和陸”才是台灣安全的根本,也是檢視政黨有無保障民眾福祉之本事的所在,否則一旦軍備真正派用上場時,便是台灣淪為戰場之日。

  至於蔡當局要求馬英九赴大陸“捍衛主權”,就遠遠不如當年連戰“和平之旅”前,掌握政權的陳水扁親自電告連戰“祝福”,自暴了蔡當局對所謂“主權”的無能。如所周知,正是蔡當局造成九個“邦交國”流失、台灣遭受大陸兩次軍演包圍、“海峽中缐”被大陸塗銷、金門“禁限水域”被大陸收管等等。這在馬英九執政期間,是根本不可想像的。

  在黨主席李登輝、連戰、馬英九、吳伯雄任內都主管國民黨大陸事務的張榮恭指出,李登輝曾經鄭重承諾的“和平之旅”,沒有兌現,由連戰於2005年堂堂完成。此後連戰雖然卸任,每年仍都前往與大陸領導人會晤對話,並在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於2013、2014、2015、2018年四次進行“連習會”,其思考的出發點是樹立和平標竿,給台灣在兩岸衝突對抗之外選擇和解合作的機會。如今,馬英九絕對足以接棒彰顯和平指標。他的大陸行具有勇氣及使命感,應受肯定。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