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如何平衡航運發展與人力不足?陸頌雄答中評

2024-04-26 00:55:15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中評社 盧哲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中評社 盧哲攝)
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與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代表見記者(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記者 盧哲)香港正努力提升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國際航運中心及物流樞紐的地位,但相關行業人力不足的問題也成為業內關注焦點。引入外勞是否能成為解決人力資源問題的金鑰匙?香港立法會議員陸頌雄25日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平衡香港航空航運業發展及人力不足的矛盾,引入外勞應該只作為短期補充,長遠來說,政府應該提升本地勞工薪酬待遇,使行業可持續發展、市民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為應對本地人力不足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於2023年7月推出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其中包括航空業十個機場前線工種。兩輪申請共批出5823個配額,至今有超過1300名輸入勞工到港工作。25日,陸頌雄與香港民用航空事業職工總會召開記者會,公佈一項調查結果。民航工會4月中旬發出問卷調查,回收約300份有效問卷,其中30%受訪者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37%受訪者感到非常悲觀。輸人外勞後,76%受訪者認為公司減少招聘本地勞工,41%受訪者認為公司減少使用外判員工。有35%受訪者認為即使輸入外勞,機場也仍然缺少人手。民航工會建議,應改善本地機場員工薪酬福利待遇;設立機場員工交通專線、提供更多交通優惠;保障本地勞工就業優先;保障本地員工的OT(加班)選擇權。

  在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陸頌雄談到如何平衡香港發展航空航運業和人力不足的矛盾。陸頌雄認為,可從三方面改善本地勞工不足的問題,吸引更多人入行。

  第一,首先關鍵要有合理的薪酬待遇,持續的招聘和培訓。“不同的工種有不同特性。有些工種體力強度很大,很辛苦,例如貨運、停機坪工作等。這些工種應該要給高一點的人工,這是無可厚非的。”

  第二,針對專業性較高的工種,要加強針對性的培訓。“例如飛機維修。政府和業界要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入行,讓他們覺得做飛機維修等工種都是很有技術性、專業性的,有滿足感的。”

  第三,完善機場附近的居住、交通等配套。陸頌雄說,在提升配套上,業界和政府可以放開思路。“正如我們之前建議的,政府可以考慮,在機場上班的市民,是否可以在輪候機場附近的公屋時有一個優先權?或者加分、或者在排序上有一些特別待遇?是否可以提供交通優惠、增加更多往返機場交通工具的選擇,來改善乘車難和時間長的問題?這些都可以考慮。”

  陸頌雄說,香港發展航空樞紐、航運中心,必然需要很多的人手。疫情期間離開的一些本地勞工,未必會再入行,因此需要重新招聘培訓人才。但陸頌雄強調,依靠外勞應只是一個短期的補充,不希望成為依賴政策。“我們擔心,輸入外勞太方便,形成依賴的情況,對於本地就業不利,對於機場的可持續發展也不是一件好事。”陸頌雄認為,政府要同步表現出對本地勞工招聘的積極和誠意。“積極是什麼?就是同期聘請多少本地勞工,加多少薪資,這方面應該成為政府批准外勞的其中一個準則。”

  “香港作為航空樞紐,創造出來的職位和發展的機會,希望本地香港居民有優先。我們要思考發展為了誰的問題,我們希望要保證本地工人就業優先,政府要面對和思考這個情況。”陸頌雄說,“現在來了一千多的勞工,已經帶來一些改變和衝擊,再來多一些會出現什麼變化?政府應該更關注一些。如何在工資薪酬上體現他們的勞動價值?這是我們希望在五一勞動節前期,在社會上發聲。”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