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國際時事

李其澤語中評:右翼勢力席捲歐洲 世界動蕩

2024-06-16 00:58:25
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李其澤。(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彰化6月16日電(記者 方敬為)第10屆歐洲議會選舉投票於9日結束,右派勢力席次大有斬獲,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李其澤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歐洲極右派主張呼應當前多數歐洲人的心理需求,倘若右翼勢力席捲歐洲,可能對將代表美國共和黨參選總統的特朗普有利。

  李其澤,德國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政治學博士,曾任“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研究員、“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秘書,現任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專題研究、國際政治與現勢、全球治理等。

  歐洲議會選舉是每5年一次,今年2024年第10屆的選舉在6月6日至9日投票,分別於歐盟各成員國內舉行,由各成員國人民直選產生。本屆選舉席次共720席,席次數量是依照歐盟成員國的人口比例分配,例如最多的是德國96席、其次為法國81席、意大利76席。上一屆2019年時的總席次為751席,後因英國脫歐而席次減少。

  雖然各國席次依照比例分配,不過實際上進入到歐洲議會後,政治光譜的分界並非以國家為分野,而是依照政治傾向加入不同的跨國政黨團體,也有若干議員選擇不加入任何黨團,成為議會中的“無黨籍”議員。

  法國總統馬克龍堪稱這屆歐洲議會選舉的最大輸家,因他領導的自由派政黨“復興黨”大敗給瑪琳.勒龐(Marine Le Pen)領導的極右政黨“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

  針對歐洲議會改選右派勢力崛起,李其澤表示,從德、法兩國最主要的歐盟國家來看,法國的極右派“國民聯盟”得票率占了30%,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復興黨”才占不到15%。以德國而言,極右派的“德國選擇黨”(AFD)成長率也相當高,來到15.9%,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僅次於“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的30%,成為德國第二大黨,反而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得票率僅13%,得票率最低,“綠黨”得票率也僅11%左右,德國執政的“紅綠燈”聯盟,失去了多數民意的支持。

  李其澤說,這樣的趨勢不單是德、法,可以看到包括荷蘭、比利時、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國家的極右勢力都在迅速興起。

  分析原因,李其澤認為,與俄烏戰爭爆發有關,近年歐盟與俄羅斯對立對抗,導致歐洲的能源被切斷,本來可以用俄羅斯廉價的石油與天然氣發展經濟,變成了數倍的成本,經濟低迷加上難民與移民不斷湧入,還有人民對未來的彷徨,不知道戰爭何時結束,整體生活狀態走下坡。在上述背景下,對於極右派的政策或者是比較民粹的言語刺激,會得到民意支持。

  李其澤說,極右派主要還是偏向於民族主義、經濟保護主義、反對外來移民跟難民等政策取向,剛好符合了現在歐洲人民的心理需求,在相關背景下,極右派或者是歐洲政治右傾的趨勢會越來越強。也會反映在各國的國會選舉上,甚至將來會影響到每個國家的政策。

  不過,李其澤表示,這次歐洲議會改選雖然極右派席次成長,但仍以中間偏右的政黨為主體,未來是否全面右傾還要繼續觀察。他認為,馬克龍解散法國國會重新改選的結果,更具觀察指標,馬克龍這次解散國會的舉措,等於是跟極右派國民聯盟的一次對決,選舉結果可以更判定,歐洲是否真的右傾。

  李其澤說,法國中間偏右的“共和黨”已經決定要跟極右派“國民聯盟”合作,現在法國國民議會總共是577席,任期是5年,這一次解散國會以後,很快的第一輪投票就要在6月30日舉行,第二輪投票是在7月7日,目前執政的“復興黨”有169席、極右翼的“國民聯盟”88席、“不屈法國”75席、共和黨61席、“民主運動”50席、“社會黨”31席、“遠景黨”31席、“綠黨”21席、“民主與共和左翼”22席。

  李其澤指出,馬克龍領導的政府是由復興黨、民主運動黨、遠景黨聯合政府共250席,現在距離投票不到兩周,根據法國民調機構6月10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衹有19%的受訪者會投給馬克龍的陣營,有34%的人要支持國民聯盟,若按照民調來看,馬克龍輸掉這次選舉的可能性較大。

  此外,他說,根據路透社6月11日報導,以民調來看,國民聯盟將在法國國會選舉中獲勝,預估贏得235到265席,相較目前88席大幅增加,但仍低於絕對多數所需要的289席。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聯盟的席次可能掉一半,從250席減到125至155席,左翼政黨可能共同贏得115到145席,所以選舉結束,沒有一個黨會單獨超過半數,選完以後要合縱連橫組建聯合政府。

  李其澤表示,倘若法國國民聯盟的票數多於復興黨,就會拿下組閣權,法國的政治體制就變成共治,也就是說,總統是一個黨,國會多數選出來的總理是另一個黨,那麼總統只能管國防外交,右翼政黨可能掌握了國家內政、財政、治安等事務。

  他提到,法國已很久沒有政黨共治的情況,如果馬克龍輸的話,與極右派勢力的政見基本上是截然相反,這對法國未來的政治的穩定性是有很大的疑慮,此外馬克龍必然跛腳,馬克龍的時代也宣告結束了,以法國為主的極右翼勢力會席捲歐洲。所以法國解散國會後的改選,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轉折點,可以觀察出歐洲是要向右傾,或是繼續留在中間。

  至於歐洲右傾,是否有類似二戰前夕的氛圍,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上升?

  李其澤說,它帶動的是一個保護主義,尤其是在經濟上保護主義,二戰前夕,歐洲就是在走經濟跟貿易的保護主義路線,且反對移民,甚至民粹的情緒高漲。可是與現在的歐洲右派又有些區別。

  他說明,現在的歐洲右派反對俄烏戰爭繼續下去,不想隨美國繼續支撐戰爭,希望戰爭早日落幕,強調要讓生活經濟改善,人民的生活更好,不要移民、難民進來,所以跟二戰的情況是有些不同,這也是一個逆全球化的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李其澤說,歐洲的右傾對特朗普是很大的鼓舞,歐洲的潮流是朝向民粹右派,剛好符合特朗普的政治路線,歐洲所呈現的右派勢力增長,是有利於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裡面的競選能量。

  李其澤指出,特朗普在美國也是採取極右派路線,假設未來歐洲右傾,特朗普又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世界會產生巨大變化,俄烏戰爭會在歐美的調解一下,逐漸消停,因為歐洲不想繼續消耗資源投入烏克蘭戰場。特朗普也曾表態,若當選,就馬上要求俄烏談判。

  李其澤認為,假設整個歐美都朝向極右發展,世界將產生非常大的變動,進入一個比目前更大的動盪期。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