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民建聯指逾6成受訪者不支持垃圾收費促暫緩

2024-05-25 01:00:52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何俊賢(中評社 盧哲攝)
  中評社香港5月25日電(記者 盧哲)民建聯24日召開發佈會表示,近期就垃圾收費計劃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市民不支持政府實施垃圾收費,超過3成人認為需要再押後實施日期。民建聯表示,對於政府如期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有極大保留。民建聯認為,垃圾徵費應該以“減廢”為主要目標,徵費只是“手段”,建議暫緩垃圾徵費計劃,並務實推動環保減廢。

  為落實垃圾收費計劃,上屆政府提出《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草案在2018年11月在立法會首讀,2021年8月三讀通過。該計劃本應在2023年底實行,但政府宣佈將計劃延遲至2024年4月才實行。在今年初,政府再宣佈由原定4月1日推後至8月1日。政府自今年4月1日推行“先行先試”計劃,地點包括有院舍、食肆、政府大樓、商場,以至公私營住宅及“三無”大廈住戶等。

  對於垃圾徵費計劃的實際可行性,以及對政府的準備工作,社會仍有不少不同聲音。為此,民建聯成立調研小組,全面收集社會各界對垃圾徵費計劃的意見及建議,包括進行了兩次電話調查(受訪者為18歲或以上操廣東話的市民,兩次成功受訪人數分別為810及750。),以及向持份者進行訪談,從而向特區政府提出垃圾徵費計劃未來路向的建議。

  民建聯表示,綜合兩次民調結果和持份者訪談得出的意見,發現主流民意反對按計劃在8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計劃。市民認為執法困難,並對管理公司的執行能力抱有懷疑,憂慮可能衍生更大環境衞生問題;市民普遍認為政府準備不足,無論是向市民的宣傳教育、向持份者提供的執行指引、增設回收設施和推動設置應用廚餘機、免費派袋和先行先試計劃的範圍、以至提高政府的執法能力,應對衞生惡化等,都仍有不足;民建聯認為,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實施,徵費計劃會加重市民及業界的負擔。

  民建聯認為,垃圾徵費應該以“減廢”為主要目標,徵費只是“手段”。雖然市民普遍支持環保理念,但由於政府提出的徵費計劃涉及全體市民,對民生影響大,而宣傳過於強調徵費,與所宣稱的目標不符,加上有不少執行問題難以妥善解決,亦過於擾民,難以得到大多數市民的認同。因此,民建聯對於在8月1日正式實行徵費計劃有極大保留,亦對現時的垃圾徵費執行方案抱有疑問。

  為此,民建聯建議暫緩垃圾徵費計劃,並務實推動環保減廢。民建聯認為,當局應暫緩徵費計劃,同時就如何優化環保減廢措施進行深入研究,不應把“徵費”視為減廢的唯一或必然手段,並適時檢視未來工作安排。民建聯認為,減廢措施必須務實可行,易為公眾接受,才能凝聚市民共同參與環保,不把好事做壞。而且政府必須從整體管治著眼,同時應避免跌入衹有徵費才是環保的誤區。

  民建聯提出了11項推動環保減廢的建議,包括:具體謀劃未來發展藍圖、推動社會更廣泛應用廚餘機、進一步增加回收點、訂定更清晰細緻的垃圾分類指引、加強“綠在區區”公私營協作、改革“綠綠賞”、研究產品環保回收標籤制度、制定環保回收再造業友善政策、發展新型轉廢為能設施、建立灣區綠色生態圈、設立“環保教育專項基金”加強公眾教育等。

  其中,民建聯認為,要讓措拖能夠妥善推行,除有效的解說外,長遠的教育計劃亦必不可缺少,建議當局成立“環境保護教育基金”,作教育之用。幼兒環保教育方面,幼童成長期為建立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建議當局要求幼稚園把環保回收納為必修課程,讓小孩子從遊戲中養成環保回收的習慣,如親自處理自己的茶點用具,把飲品或餅乾包裝分類回收,再以小孩子經驗去提醒家長,以達親子間教學雙長之效。

  中小學童教育方面,學校可考慮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垃圾處理廠、回收公司及堆填區,讓他們對垃圾處理的實際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並定期舉行校際環保大賽,增加學童對保護環境的興趣。

  社會大眾方面,建議當局定期於全港各區舉辦大型活動,包括環保康樂周,以有獎遊戲形式寓教育於娛樂;並舉辦全港環保屋邨及環保家庭比賽,提高市民環保意識。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陳恒鑌(中評社 盧哲攝)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民建聯副主席、立法會議員葛珮帆 (中評社 盧哲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