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中評關注:美戰略學者嘆轉向亞洲失落十年

2024-06-19 01:14:06
美國戰略學者探討美國“轉向亞洲失落的十年” CFR視頻
布萊克斯維爾(右)和方丹(左)談他們的新書主題:美國轉向亞洲失落十年 CFR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6月18日電(記者 余東暉)在美國將中國定為“頭號競爭對手”,地緣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之際,有美國戰略學者後悔美國失去十年的機會,沒能更早地制衡中國崛起。他們承認,現在美國以時不我待之感,接連出臺制華措施,讓中國人感到美國具挑釁性,亦讓區域國家不安。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FR)高級研究員布萊克斯維爾(Robert Blackwill)和“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首席執行官方丹(Richard Fontaine)最新合作出版新書《失落的十年:美國轉向亞洲與中國崛起》。

  2011年到2021年被作者稱為美國轉向亞洲“失落的十年”。他們在書中將“美國轉向亞洲失去十年”描述為“二戰”結束以來美國政府犯下的三大戰略錯誤之一,另外兩個錯誤指的是,1965年約翰遜決定升級越戰和2003年小布什決定入侵伊拉克。

  在CFR17日舉行的新書研討會上,布萊克斯維爾指出,2011年秋天,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宣布“轉向亞洲”(pivot to Asia)。這是美國大戰略歷史上第一次不是以歐洲為優先,而是以亞洲為優先。然而這種“轉向”在此後十年並沒有發生。與此同時,中國的軍事、經濟、外交力量在這十年間驚人崛起。到2010年代末,美國在亞洲的地位比希拉里宣布“轉向”時弱得多。

  實際上,奧巴馬政府當時所以提出“轉向亞洲”策略,正是因為已經對中國快速崛起感到不安,想從讓美國筋疲力盡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抽身,專注對付中國。

  方丹承認,“轉向亞洲”有兩個總體目標:一是利用亞洲的活力,通過貿易協定,與亞太國家進行更緊密的經濟合作。二是通過增加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外交和經濟存在,將美中關係置於更加穩定的基礎之上。總體上就是“確保中國不能或不願顛覆國際秩序和地區秩序”。

  曾任美國重量級參議員麥凱恩外交政策顧問的方丹表示,當時美國仍然保持對華接觸政策。當時美方的想法是,亞洲更平衡的關係將使美中關係更有成效。在軍事上,美國決策者認為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正在逐漸結束,可以把更多軍事資源轉向亞洲,從而在軍事上制衡中國不斷增長的軍力。

  然而,“轉向”(pivot)一詞一提出,便在全球引起恐慌,引發各地區不同反響。中東人認為美國人要撤走了,歐洲人認為美國不想履行防衛條約,亞洲人擔心美國會逼他們在美中之間選邊。奧巴馬政府很快摒棄“轉向”一詞,改為亞太“再平衡”(rebalance)。

  布萊克斯維爾透露,時任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曾宣稱,自己被送到“再教育”機構呆了一個月,就再也不說“轉向”。“轉向”變得如此燙手,以至這個詞被認為衹有少數意識形態濃厚的神職人員才會使用。

  曾任美國駐印度大使的布萊克斯維爾認為,當時的“轉向”說法所以不受歡迎,首先是因為美國政府決策層計劃不周,沒有與相關國家,包括美國自己的外交官進行事先的溝通和磋商,也沒有在美國不同政府機構間進行討論。仿佛他們一覺醒來,五千多字的“轉向亞洲”政策已經擺在那裡。

  在寫作過程中,兩位作者採訪多位當年的決策人士,問“轉向亞洲”到底是什麼?沒有人能說清楚,給的答案各不相同。他們認為,當時“轉向亞洲”是在美國尚未形成共識的情況下倉促出台的。

  方丹認為,雖然美國戰略界當時正在逐漸形成共識:亞洲將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點區域,應當投入更多資源,平衡中國的崛起,但當時面臨的現實是:第一,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並沒有如希拉里說的“逐漸結束”,而是持續多年,甚至還與ISIS作戰。與此同時,五角大樓趕上縮支,擬縮減軍費開支5千億美元。美國想把60%艦只部署到亞太,但美國海軍規模在萎縮。

  第二,奧巴馬政府打造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2016年進入大選後,不受總統選舉政治的歡迎,難以獲得國會批准,連希拉里都不贊成,特朗普政府甚至退出了TPP。第三,在外交上,決策層不同的高官有不同的優先,比如希拉里說要轉向亞洲,但克里仍更注重中東。世界上新的事件不斷,“緊急的事情擠掉了重要的事情”。

  曾任小布什時期副國安顧問的布萊克斯維爾表示,當“轉向亞洲”提出時,美國戰略界思維雖已開始發生演變,但主流共識仍是佐立克的“鼓勵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隨後美國對華戰略共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覺得完全不能與中國合作。雖然他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共識”,但抱怨美國仍沒有做足夠的事情來“再平衡亞洲”。

  兩位作者顯然認為,“失落的十年”狀況在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後開始扭轉。布萊克斯維爾稱,拜登政府團隊在坎貝爾的領導下,“在亞洲問題上做出了重大嘗試,並成功地通過‘澳克斯’和重振‘四方’,恢復了美國在亞洲的外交活力”。

  方丹稱,美國政治領導人更加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的挑戰,這將使更多以前難以辦成的事情現在在政治上成為可能,比如軍費開支的障礙,甚至在經濟和貿易政策上。他宣稱,“轉向亞洲”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它設定了一個明確的優先事項,這源於美國未來長期面對的“頭號戰略挑戰”,但美國並沒有放棄在其他地區,特別是在歐洲和中東的承諾和重要利益。

  儘管如此,他們承認要完全實現“轉向亞洲”仍有不利因素。布萊克斯維爾稱,正是因為那十年落後太多,現在美國加緊追趕,接連推出一個又一個的項目。這讓中國人覺得美國具有挑釁性,也讓區域國家感到不適。

  分神分心的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各地“按下葫蘆浮起瓢”使得充當“世界警察”,想在世界各地都當領導的美國難以真正專注於亞太地區。布萊克斯維爾說,烏克蘭戰爭、加沙戰爭接踵而至,讓拜登很難在每個早上總是聲明“這些事件正在發生,但我們的頭號優先是亞洲”。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