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中評分析:封殺tiktok盡顯美國霸權邏輯

2024-07-10 00:59:36
反對強制出售TikTok的美國眾議員和民眾在國會山示威。路透社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記者 張迎春)就在美國國會對抖音國際版TikTok喊打喊殺之際,美國媒體6月15日報導,前總統特朗普不僅高調入駐這一社交平台,並且宣稱,加入TikTok是他的“榮幸”、“絕對不會禁止TikTok”。特朗普這一變臉可謂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就在其任內,特朗普曾連番打壓TikTok,意欲通過行政命令禁用TikTok,而後又強迫TikTok出售,但最後都未能如願。

  相比特朗普,拜登政府打壓TikTok的勢頭更加猛烈。今年4月24日,拜登簽署法案,強令中國科技公司字節跳動在九個月內全盤剝離TikTok美國業務,否則將在美國各大手機應用商店下架TikTok。這意味著TikTok遭到徹底封殺,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

  TikTok誕生於2017年,在短短七年時間內,已迅速成長為備受美國年輕人歡迎的短視頻應用程序,是美國下載量最高的社交App,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第三的Facebook和Instagram。截至目前,TikTok在美用戶多達1.7億人,幾乎是美國一半人口。TikTok推動了美國人短視頻社交的新潮流,發展至今,TikTok已不僅僅是一個短視頻App,而是深植於美國民眾的日常生活,集社交、娛樂、新聞傳播、自媒體創業於一身的綜合性平台。

  隨著TikTok用戶規模節節攀升、影響力越來越大,美國政府對這個母公司是中國企業的短視頻App的畏懼猜忌不斷加劇。美國官員曾經多次警告,TikTok已經威脅到了美國國家安全,但時至今日,美方仍然拿不出絲毫證據,證明TikTok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中國勢力”的確在操縱美國民意。

  而事實上,為了滿足美國政府的各種要求,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做出了巨大讓步,但在美國政客動輒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政治背景下,無論TikTok如何投入巨額資金保障數據安全,經營活動如何守法合規,它都注定擺脫不了中國血統的“原罪”。

  可以看到,為了快速強行推進剝離法案、早日送交拜登簽字生效,美國參眾兩院費盡心機。由於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封殺TikTok法案有悖民意,引發激烈爭議,更事關超過30萬名美國人的生計,在參議院通關受限。於是,眾議院索性將其與援助烏克蘭、援助以色列等法案捆綁打包,一並交由參議院審核。
  援助烏克蘭和以色列是美國兩黨大部分議員的共同呼聲,封殺TikTok法案就這樣坐上了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的順風車,飛快走完了全部立法程序。難怪有評論指出,對照醫療、移民、最低工資等民生問題的立法進程拉鋸戰,參眾兩院在TikTok剝離法案的通關上,可謂齊心協力、速戰速決。

  那麼,TikTok僅只是一個短視頻平台,為什麼會讓美國政客如臨大敵,處心積慮,非得除之而後快?有媒體引述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TikTok 70%的美國用戶是35歲以下年輕人,美國人平均每天至少在TikTok上面用掉一個小時,超過40%的美國用戶習慣依靠TikTok瞭解新聞。再加上TikTok的算法並不偏向於頭部流量,TikTok也不似其他某些平台那樣一味代表資本利益,它的表達空間更大,所呈現的價值觀有別於其他社交平台,按照《華盛頓郵報》的說法,TikTok在某種程度上“重塑了美國文化”。

  因此,TikTok的成功不只是強烈震蕩了社交媒體寡頭的商業版圖,更被美國政界看作是輿論場的攪局者。美國方面針對TikTok掀起的圍剿狂潮,實質是一場關係到公眾話語權、輿論控制權、媒體影響力的爭奪戰,而這也打臉了美國所謂“言論自由”的民主原則,見證著今日美國社會言論空間正在收窄。看來在媒體高度發達的美國,“輿論幕牆”、“信息繭房”也在漸趨形成。

  更加諷刺的是,拜登一方面快速簽署TikTok剝離法案,一方面卻在TikTok上註冊了競選賬號,而且,為了最大化利用這一平台吸引年輕選民、爭取選票,剝離法案還頗有心機地留足了時間窗口,把剝離期限放寬到270天,截止日期是明年1月19日,正是拜登任期屆滿的最後一天。這顯然與“TikTok有礙美國國家安全”的說辭自相矛盾,如此說一套做一套,豈不盡顯“美式雙標”何其霸道。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