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台青內蒙行:綠色畜產品突破對傳統牧業認知

2024-07-08 00:43:11
台青一行參觀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中評社 袁曉麥攝)
園區負責人阿麗瑪女士向參訪團介紹產業園發展現狀(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評社錫林浩特7月8日電(記者 袁曉麥)7月7日,由北京市台辦、內蒙古自治區台辦聯合主辦的“2024台灣青年邊疆行”參訪團一行抵達西烏旗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感受內蒙古民族特色產業發展的新面貌。

  參訪團剛一到達,就被園區內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所吸引。據介紹,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是2015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自治區級物流園區,坐落在巴拉嘎爾高勒鎮北側,距旗政府所在地僅3.5公里。園區投資近1.3億元人民幣,修建了“3橫5縱”長達9369米的道路和配套管網,為畜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的運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

  台青王志恩向中評社記者表示:“這裡的布局和管理讓我印象深刻。原來內蒙古的奶酪、酸奶這些畜產品的加工過程已經非常現代化了,製作車間也很整潔衛生,這一點突破了我對傳統牧業的認知。”

  園區負責人阿麗瑪女士向參訪團介紹時表示,巴拉嘎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致力於打造‘綠色園區+綠色產業+雙創示範+旅遊園區’的復合模式,充分利用西烏旗及其周邊的特色資源,支持本土企業發展,推動城鎮產城融合與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盟最具活力、規模和競爭力的綠色畜產品精深加工示範園。”她說道。

  隨著參觀的深入,台灣青年們逐一探訪了園區內的各個功能區。在畜產品加工區,他們見證了奶酪、酸奶等奶製品的現代化加工過程,從原料篩選到成品包裝,每個環節都嚴格遵循綠色生產標準,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也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尊重。

  參訪團成員、海峽兩岸公共事務協會會長鄧哲偉向中評社記者表示,這個綠色畜產品產業園區成功地將當地蒙古文化與產品相結合,尤其是新鮮的奶製品,非常吸引遊客並促進即時消費。他認為,這種將地方資源轉化為特色產業,並通過政府支持和商業化運作模式使其壯大的做法,對台灣的產業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我認為台灣是可以借鑒這一經驗,發掘各鄉村的獨特性,發展相應產業,以吸引和留住本地人才,這樣才能推動地方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他最後說道。

  此外,園區內的巴音烏拉一站式購物廣場也讓參訪團成員逛得不亦樂乎。走入商場內,回味香醇的草原奶酪、手工編織的蒙古帽、精美的蒙古銀飾、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讓台灣青年們目不暇接。來自台灣的吳芃霆律師在這裡購買了多件奶製品特產,準備帶回家和家人分享,他感嘆,“能夠直接從產地買到這麼地道的東西,真的很棒。”

  據悉,台灣青年邊疆行活動旨在邀請台灣青年實地感受祖國邊疆地帶的發展成就和民族風情,加強兩岸青年交流。在為期五天的參訪過程中,台灣青年們還將深入錫林郭勒盟各地,參觀體驗內蒙古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發展新貌,用腳步丈量邊疆,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巴拉噶爾高勒綠色畜產品產業園的生產車間(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台青參觀畜產品生產車間環境(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台青們品嘗園區內的招牌產品,如酸奶、奶酪等(中評社 袁曉麥攝)
园区内生产的奶酪块、奶贝等(中評社 袁曉麥攝)
有台青好奇奶味兒十足的奶酪是如何制作出來的(中評社 袁曉麥攝)
有台青表示今后要和园区负责人继续订购内蒙古奶制品(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參訪團一行來到園區內的巴音烏拉一站式購物廣場(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台青試戴手工制作的蒙古帽(中評社 袁曉麥攝)
台青購買了一袋奶制品特產(中評社 袁曉麥攝)
購物廣場內的文創產品頗具特色(中評社 袁曉麥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