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CCG舉辦研討會聚焦全球治理與中非未來

2024-09-03 01:07:11
研討會小組討論(中評社 劉子涵攝)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劉子涵攝)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實習記者 劉子涵)2024年8月29日,第九屆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前夕,全球化智庫(CCG)與睿納新國際咨詢公司(Development Reimagined)聯合舉辦“重新想象當前全球治理體系以造福非洲及中非合作前景”主題研討活動。來自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外交官、國際組織負責人、智庫專家、高校學者和近20家媒體人士共聚一堂,探討中非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如何發揮更大作用。

  在開幕環節,CCG副主任劉宏發表致辭,他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最為集中的大陸,雙方的合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過去數年間,中非在減貧、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領域合作開展了大量項目,包括尼日利亞鐵路在內的多個基建項目成功建成並投入運行,同時,中國還向多個非洲國家派遣了 2700 多名農業技術專家,進一步實現知識分享。可以預見,未來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的合作必將更加異彩紛呈、豐富多樣。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CCG非常榮幸能夠舉辦本次活動,也期望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為加強中非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貢獻力量。

  隨後,睿納新國際咨詢公司首席執行官芮婉潔(Hannah Ryde)主持了一場高規格的小組討論。10餘位來自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外交官、國際組織負責人、智庫專家和高校學者共同就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非合作前景等話題深入交流。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兼首席經濟學家哈南·莫西(Hanan Morsy)認為,就非洲金融而言,存在三個重要支柱。一是,在基礎設施方面,需提出更優的開發意見與計劃,並制定可行對策,在滿足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同時,實現非洲國家自身的發展目標;二是,需要構建一個有效且功能齊全的制度體系,例如 G20 這樣的基礎性框架,以促使更多資源的流動;三是,非洲國家的代表性至關重要,應著力推動健康的非洲國家治理體系。

  中國駐非盟使團原副代表、CCG高級研究員苟皓東指出,相較於中非經貿合作與政治關係,雙方在人文往來及公共外交領域的發展稍顯滯後。非洲是一片極為豐富多彩的大陸,擁有燦爛的文明與多彩的文化。然而,中國大眾對其瞭解尚顯不足。同樣,非洲年輕人對中國的認知還停留在李小龍、成龍的電影上,對中國當下的諸多方面知之甚少。未來,對此應予以高度重視,這關係到中非人民對彼此的認知程度與好感度。相信在互相瞭解的基礎上,好感度的增加將為中非合作以及各個層面的關係發展帶來強大動力。

  肯尼亞駐華副大使Lynette Mwende首先對CCG組織本次會議並邀請各界進行交流表示感謝。她提到,肯尼亞近年來通過總統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動融資工作,以更好地推動全球氣候等行動。她期望國際社會更加重視非洲大陸的聲音,尤其是在國際金融架構的改革中。她指出,非洲的工業、農業等關鍵行業因氣候變化而脆弱,亟需制度和機制性改革來構建更加結構化的金融體系。全球可以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建立一個包容性全球治理體系,推動所有國家的發展,不讓任何一個國家掉隊。最後,她強調,非洲在全球改革進程中應被視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並表示期待與中國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體系的發展。

  中國前駐岡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商務部外事司前司長馬建春指出,非洲國家在當前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極為有限。他倡議國際社會加大對非洲國家的支持,並建議非洲國家通過金磚國家合作體系,拓展新的金融路徑,利用南南合作提供金融機制和解決方案。馬建春強調,經濟發展是非洲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中非合作的核心重點。他呼籲各方深化合作,提升非洲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並期待即將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為未來幾年中非合作指明方向。

  非洲未來政策中心執行董事、前非洲聯盟高級代表高級顧問Faten Aggad,在發言中強調了第九屆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性,並呼籲中非各方暢所欲言,推動更緊密的合作,尤其是在G20峰會等國際平台上。她指出,多邊主義對非洲國家至關重要,需要各方共同支持與參與。她還特別強調了聯合國安理會改革的必要性,呼籲提升非洲國家在安理會和國際金融結構中的代表性。此外,她認為可以使用多樣化的融資工具,以更高效地利用和共享資源,她還提醒在非洲融資規劃中要考慮區域差異,以確保不同市場層級獲得適當支持。

  中國原駐埃及公使銜商務參贊、原駐津巴布韋使館商務參贊韓兵,在發言中強調了中非合作論壇在提升非洲國際地位方面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並指出這一合作模式不僅促進了中非關係的深化,也引發了其他國家與非洲建立政府對話機制的熱潮。他提出,中國在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能夠為非洲在氣候變化應對和可再生能源開發等領域帶來巨大幫助。韓兵呼籲各國摒棄對抗思維,尋求協同合作,通過各種國際合作機制發揮綜合效益,共同對非洲和全球的發展作出貢獻。他還認為,非洲國家需要形成更統一的聲音,以更好地整合國際合作機制帶來的資助,推動非洲實現更廣泛和可持續的發展。他也提出,中國始終保持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國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合作計劃中,為非洲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非洲氣候基金會執行主任薩利姆·法卡爾(Saliem Fakir)強調了改革聯合國及全球治理體系的緊迫性,並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非洲的發展需求。他認為,在全球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聯合國的改革應涉及整體制度和系統性結構的調整。他呼籲在全球資金分配、安理會席位等問題上為非洲爭取更合理的配額,以保證全球多極化和多元化的公平性。他還強調,非洲國家的發展不能僅僅依賴於單一行業,而應實現多樣化和經濟韌性的發展。他特別提到了氣候變化、國際金融結構改革以及全球債務問題,認為這些問題對非洲和全球都有深遠影響。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系主任唐曉陽強調了全球治理結構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當前全球的基本治理結構已經過時,尤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和聯合國安理會等機制,已難以適應當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形勢。他引用數據說明,金磚國家在經濟實力上已經超越七國集團,而全球南方國家的集體崛起進一步彰顯了其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性。他也指出,制度的改革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國際社會應該在繼續關注現有制度改革的同時,更加重視新制度的建設。他特別提到,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特別提款權(SDR)中的影響力與其經濟實力不符,他呼籲中國採用更加務實和創新的方法,在國際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最後,唐曉陽指出,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機制展示了跨國合作的廣闊前景,國際社會應通過深入對話,探索更好的合作方式,解決全球南方國家的發展問題。

  海關與國際貿易協會(CITA)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肯尼亞稅務局海關服務部政策和立法前副專員Creck Buyonge Mirito在發言中,強調了貿易對非洲和中國的重要性。他指出,CITA已經簽署了二十多個成員,這為區域內外的貿易關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然而,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仍處於低水平,亟需通過能力建設和制度改革來提升貿易實力。此外,他還提到非洲在農業和礦產資源領域的優勢,並呼籲國際體系的改革。最後,他強調了非中私營企業和公民社會之間的合作的必要性,並希望這種合作能夠深入發展。

  肯尼亞總統教育顧問、高等科學技術院理事會主席埃馬紐埃爾·穆蒂西亞(Emmanuel Mutisya)在發言中,強調了此次會議對中國、非洲及其他南方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改革對非洲和南方國家至關重要,在推動全球和平與發展的同時,也應注重教育和人文的發展。他特別提到,中國與非洲的合作將繼續深化,雙方應挖掘合作潛力,以應對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在問答環節,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網、21世紀經濟報導、財新、南方報業等媒體記者向與會嘉賓積極提問。睿納新國際咨詢公司非中政策分析師 Sena Voncujovi主持該環節。

  期間,CCG常務理事、東屋世安物聯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閔浩從企業視角出發,就中非產業標準化合作發表見解。他強調,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標準必須先行,否則將引發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而且這種資源浪費將是長期的,中國在這方面有著諸多經驗可與非洲國家分享。當前,非盟標準化組織ARSO總計制定的標準數量不到 3000 項,而中國的標準數量達44500多項,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標準數量達22000多項。由此可見,非洲在標準制定方面仍存在較大不足。今後中非雙方可通過設立常設委員會、舉辦中非標準化論壇等方式,在標準化領域進行更多銜接。

  非洲未來政策中心執行董事、前非洲聯盟高級代表高級顧問Faten Aggad,肯尼亞總統教育顧問、高等科學技術院理事會主席埃馬紐埃爾·穆蒂西亞(Emmanuel Mutisya),中國駐非盟使團原副代表、CCG高級研究員苟皓東,中國原駐埃及使館公使銜商務參贊、原駐津巴布韋使館商務參贊韓兵,中國前駐岡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商務部外事司前司長馬建春,圍繞非盟對即將召開的中非論壇的期望、雙方如何促進中非人文交流、非洲國家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看法、中國在基建和綠色轉型方面的機遇與挑戰等話題分享了觀點。

  此外,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宏生,北京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傅鈺,北京市外辦副主任於海永,北京市外辦民間交流協調處處長李金成,台盟中央委員、台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台盟西城區委主委莊文靜,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胡澎,台盟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市台聯理事、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黨建工作部高級副經理曹輝,北京市東城區僑聯主席、工商銀行北京崇文支行三級經理呂志斌,北京市僑聯常委、北京停簡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北京市海安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柳文超,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博士生導師劉波,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二級調研員翟宇航,北京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一級主任科員韓旭,北京市外辦民間交流協調處三級調研員張彬等十餘位市政協成員,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際合作與研究中心主任程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顧問Pelumi Fadare,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運營合作部專項基金合作專員Benard Chitunga,以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高校的20餘名學生也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在友好、坦誠的交流氛圍中落下帷幕。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劉宏發表致辭(中評社 劉子涵攝)
芮婉潔(Hannah Ryde)主持小組討論(中評社 劉子涵攝)
研討會小組討論(中評社 劉子涵攝)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兼首席經濟學家哈南·莫西(Hanan Morsy)發言(全球化智庫供圖)
中國駐非盟使團原副代表、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苟皓東發言(中評社 劉子涵攝)
肯尼亞駐華副大使Lynette Mwende講話(全球化智庫供圖)
中國前駐岡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商務部外事司前司長馬建春發言(中評社 劉子涵攝)
非洲未來政策中心執行董事、前非洲聯盟高級代表高級顧問Faten Aggad發言(全球化智庫供圖)
中國原駐埃及公使銜商務參贊、原駐津巴布韋使館商務參贊韓兵發言(中評社 劉子涵攝)
非洲氣候基金會執行主任薩利姆·法卡爾(Saliem Fakir)發言(全球化智庫供圖)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系主任唐曉陽發言(全球化智庫供圖)
海關與國際貿易協會(CITA)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肯尼亞稅務局海關服務部政策和立法前副專員Creck Buyonge Mirito發言(全球化智庫供圖)
肯尼亞總統教育顧問、高等科學技術院理事會主席埃馬紐埃爾·穆蒂西亞(Emmanuel Mutisya)發言(全球化智庫供圖)
Sena Voncujovi主持媒體問答環節(中評社 劉子涵攝)
全球化智庫常務理事、東屋世安物聯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閔浩發言(中評社 劉子涵攝)
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劉子涵攝)
嘉賓合影(全球化智庫供圖)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