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中評關注: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和合共生精神

2024-10-15 00:50:15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海法師出席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新聞發布會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中評社 林艷攝)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新聞發佈會現場(中評社 林艷攝)
  中評社寧波10月15日電(記者 林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海法師10月14日下午出席在寧波舉行的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新聞發布會,就本屆佛教論壇主題“同願同行·和合共生”有關設置考量以及所體現的佛教精神內涵進行了詳細闡釋。他指出,“和合共生”的概念體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緣起論。佛教認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獨立、封閉、完全自我主宰的事物,所有事物之間互相關聯、互相依存,佛教提倡通過合作與對話來解決衝突,實現長久的和平與和諧。

  明海法師指出,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持續增加,人類發展在各個方面面臨嚴峻挑戰。所以,我們設定“同願同行·和合共生”這一主題,目的是倡導全球佛教界在共同願景下攜手前行,踐行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攜手合作。

  明海法師指出,近年來,中國佛教界不斷促進我國佛教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動了佛教在當今中國社會的適應性發展。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文化在推動社會和諧、增進文化認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屆論壇以“同願同行·和合共生”為主題,也旨在展示中國佛教在健康傳承上的最新成果,推動全球佛教界對中國佛教經驗的關注與借鑒。

  明海法師表示,外部環境也是我們設定主題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挑戰不斷加劇。這些全球性問題不能通過單一國家和區域的力量解決,需要全球人民共同努力。我們希望通過“同願同行·和合共生”這一主題,來凝聚全球佛教徒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願望,攜手共進,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明海法師也進一步解釋了這一主題所蘊含的佛教精神內涵,他表示,“同願同行”是佛教精神的重要體現。佛教特別重視發願,有一個美好的願景就能夠凝聚共同的力量,指引正確的方向。佛教徒常說發菩提願。立足於今天全球的挑戰,我們的願是希望人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希望世界走共同發展、多贏的道路。我們希望世界上不要再有戰爭,不要再有人和人的矛盾,更不希望有國家之間的衝突,不希望有霸權主義、單邊主義,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所以,我們的願望和追求不僅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明海法師指出,“同行”意味著佛教徒不僅僅心懷願力,更願意付諸實踐走向行動的道路,在“同行”的實踐中,全球佛教界應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佛教道路,無論是教義的闡釋、修行方法的創新,還是寺院管理、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經驗交流將有助於推動佛教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同願同行”不僅僅是對佛教徒的呼籲,也是對全球社會的呼籲,通過共同的願望與合作行動,推動社會的進步與和平。

  明海法師表示,“和合共生”的概念體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緣起論。佛教認為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獨立、封閉、完全自我主宰的事物,所有事物之間互相關聯、互相依存,佛教提倡通過合作與對話來解決衝突,實現長久的和平與和諧。由於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人、大自然、社會、國家)都是互相依存的,所以我們的行動、我們生活的態度要選擇與這個規律相適應,要“和合”。“和合”不僅僅指個體之間的和諧共處,不僅僅消除衝突與分歧,更是指在多樣性中尋找共同的基礎,實現包容與理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時有發生,佛教通過“和合”的理念,倡導彼此尊重、互相包容,共同創造和平的世界。

  明海法師指出,“共生”不僅僅是人與人的關係,還擴展到人與自然的關係,佛教倡導的“共生”理念呼籲人類不僅重視自身的福祉,還要尊重自然規律,敬畏和保護其他生命,要認識到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獨特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提倡“和合共生”,佛教希望人類能夠改善人與人、人與大自然的互動方式,建立更加和諧的社會與生態環境。

  明海法師表示,這一主題的設定反映了佛教對當前全球挑戰的認知和回應,不僅呼應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合作、共生理念,也體現了佛教慈悲、包容、平等等精神,我們希望以世界佛教論壇為平台,團結全世界佛教徒以及一切愛好和平、致力於人類共同發展的有識之士,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全球創新驅動、普惠包容持續發展,促進多樣文明、不同信仰平等相待、和諧共存、交流互鑒,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