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朱新民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中評社台北11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近來宣布的人事任命從國務卿、國安顧問到國防部長等,大多被認為是對中鷹派,對未來美中關係有何影響?台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朱新民向中評社表示,拜登對中政策是對抗再對抗然後對話,但從特朗普的用人看起來,雖然也會是對抗再對抗,但第三點則不同,會變成強調價格的交易。
朱新民說,特朗普的交易甚至是可以用籌碼去交換,這就會讓美中關係發生很大差別,意即下面的官員扮演抗中黑臉,但特朗普可能會是負責談交易的白臉。而拜登的對話目的是不讓美中分歧擴大,但並沒有解決問題,可是特朗普不同,他需要有現實利益的獲得,能拿到實質東西,這點就非常重要,其中的差異更需要瞭解。
朱新民為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法學博士,專業領域是大陸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曾任“國大代表”、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大陸所所長、韓國瑜2020大選“國政”顧問團成員。現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台灣治理協會副理事長。
朱新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談到特朗普回任後的美中關係可能發展,他說,特朗普當選以及接下來的政策和人事布局,當然要高度關注,因為會帶來很大轉變跟衝擊,但也必須瞭解,現在是一個多極化的體系,以及多元化的國際社會,已不是美國中心主義的時代。
朱新民說,美國雖然仍是超強,但實力相對也有轉弱,所以並不是美國說了算數,所以特朗普議題可以關切,但不需隨著他而慌亂,失去自己本身的定力和路線,他認為這一點目前看來中國大陸做得非常到位。
因為中國大陸過去就有和特朗普競爭或交手的經驗,朱新民表示,經過4年的拜登任期,在這情況下,他認為美中的大格局仍會是鬥而不破,管控分歧的趨勢,所以在全世界似乎面對特朗普回任都顯得不安的情況下,中國大陸這段時間保持的是相對冷靜、克制,是因為大陸知道自身的戰略實力足夠和美國競爭或者是談交換。
朱新民提到,當然中國大陸的一中原則是核心,這不會隨著特朗普回任有所改變,未來也同樣會是中美之間的政治基礎,而特朗普也不會去挑戰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因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中的核心,雖然是美國的重要利益,但絕對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在這概念上,朱新民說,美國當然不會為了台灣問題的利益去挑戰中國的核心中的核心,而形成美中之間的衝撞,變成真正的對抗,所以這會成為中美未來關係會不會緩和,以及可能形成什麼樣衝突的最關鍵因素。
至於特朗普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朱新民指出,拜登的路線架構是和中國對抗再對抗,接著是對話,強調民主價值同盟,也是這樣的堅持形成美中之間的意識形態衝突,也是拜登對台關係的支撐,但拜登並沒有因為對話而向中國妥協,也沒有讓中國退出競爭,因此雙方處在管控分歧的格局。
但特朗普強調的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而且是孤立主義,朱新民說,且特朗普重視所謂的價格,所以特朗普現在用人雖全都是鷹派抗中,對中國政策也會是對抗再對抗,但和拜登不同的是接下來為可談交易,甚至是可以用籌碼去交換的,兩者就有很大差別。
朱新民表示,特朗普的變數就是在這,當美國有利益可得,就有可能交易,所以得看中國大陸屆時會不會拿出特朗普想要的東西來談判。但中國大陸並非配合特朗普,而會是先設定好自己的原則底線,設定好自己的利益再和特朗普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