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社記者專欄

韓中建交32周年 兩國青年學者對話

2024-09-20 00:37:39
參會人員大合照(中評社 崔銀珍攝)
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院長黃載皓致辭(中評社 崔銀珍攝)
  中評社首爾9月20日電(記者 崔銀珍)9月5日,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在韓國外國語大學網絡館舉行了“韓中建交32周年紀念青年學者對話”,韓國和中國的青年學者聚集在一起,以“對兩國未來交匯的探尋——尋找兩國未來的共識”為主題進行了討論。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院長黃載皓表示,今年是韓中建交32周年,記住並紀念這一點非常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會議希望提供讓兩國青年學者認識韓中關係,建議韓中關係的平台。他強調,最近幾年韓中關係確實因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而產生了矛盾,但關係也逐漸得到改善。這次會議的宗旨是,為進一步鞏固兩國關係,設定未來方向和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找出共識,並以此為契機,就韓中外交安保、文化社會、經濟人文等合作問題,將包含在韓國和中國學習的青年們的新穎創意性視角的研究編成一本書。

  前韓國駐華大使權丙鉉和中國駐韓代理大使方坤出席並致開幕詞。前韓國駐華大使權丙鉉在賀詞中強調,韓中關係的新領域應該從大的框架中超越兩國,在全球層面為下一代生活的可持續地球而共同前進。他說,從退休到現在,他組成了民間組織,與下一代一起植樹,對於最近的氣候變化和土地沙漠化,繼承可持續未來的責任在於包括我們老一輩在內的所有人,中國和韓國有能力引領這一局面。為此,希望尹錫悅總統和習近平主席盡快舉行首腦會談,兩國人民也希望兩國交流的改善和正常化。

  中國駐韓代理大使方坤表示,“在國際形勢複雜變化的情況下,中韓都面臨著兩國人民更好的生活、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推進世界繁榮的共同課題。今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傳達了中國不會停止改革開放的強烈信息,指出中國將堅持和平發展,加快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對此,我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會給包括韓國在內的各國帶來更多的機會,通過這些,聚集在這裡的青年們作為中韓友好合作的新模式和動力的探索者和創造者,希望為建立更加成熟、堅韌的中韓關係貢獻智慧和力量。”

  當天的會議共分為3個部分,討論了在文化社會、經濟人文、外交安保領域探索韓中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是關於韓中文化社會合作的討論,成均館大學金荷娜(音)提出了韓中文化產業內容中利用網絡小說的第二次創作事例,在市場多樣性方面可以作為兩國尋找合作點的參考,但為此指出存在解決著作權問題等課題。泰齋未來戰略研究院於若瑩提及了中韓都面臨的低生育高齡化問題,並表示,在由此帶來的增長放緩因素中,兩國不僅可以利用AI、產業用機器人、智能醫療等尖端技術,還可以通過構建反映高齡化趨勢的新城市化模式等合作,利用新產業服務成長的機會。首爾大學亞洲研究所梁美花介紹了中國提出的"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提到了韓國通過東北亞地區間的小多邊合作發揮仲裁作用、中韓在朝核問題上實現可持續和平與共同安全、重新確立全球供應鏈的經濟合作模式等必要性,"命運共同體"構想雖然還處於初期階段,但這可以成為緩解地區內緊張和增進合作的嘗試。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李恩周指出,中國公共外交戰略中,在吸引留學生和文化交流方面,以非洲為事例,取得了成功效果,而最近中國國內韓國留學生人數呈劇減趨勢,通過留學生交流是體現兩國深度理解和友好關係的指標,是未來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強調要積極改善暗淡前景。

  作為第一部分會議的討論者參與的首爾大學教授李賢泰表示,在美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傳統安保的共同體實際上很難實現,因此,在非傳統安保如供應鏈、網絡安保、氣候變化、海上合作、人口減少等領域,韓中、乃至韓中日三國實際上有可能實現更密切的合作。本次會議的主持人、漢陽大學教授閔貴植提及軟實力使得美國比羅馬時代強大,並指出,中國在東北亞地區有朝貢和屬國的記憶歷史,中國主張的倡議衹有明確認識到彼此差異是什麼,在承認的情況下探索如何推進,才能取得真正的進展。

  第二部分討論韓中經濟合作方面,慶南大學極東問題研究所潘彬彬為了應對薩德部署後中韓兩國間安保問題政治化的傾向,提出了“加減法”接近法。她表示,要減少過度擴大到政治領域,但除了正式交流外,還要增加非正式民間交流,使政府和民間共同相互作用,促進政治、經濟關係的協調發展。韓國外國語大學王樂提議,在韓國兩國相互依存不對稱性的認識下,找出更多利益的交叉點,實現穩定發展。她指出,首先,在高新技術、綠色能源、AI等新興產業中,有必要通過共同投資和技術合作提高產業鏈的互補性;第二,加強高層戰略對話,減少外交誤解和不信任;第三,鼓勵民間交流和擴大文化體育交流項目,影響民間感情的積極增進,有助於緩解政府間關係緊張。

  韓國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所申宜燦表示,韓中兩國通過新的合作談論制度化,可以發展兩國關係,促進亞洲地區融合。一,通過“亞洲共同繁榮”這一共同利益和指向地區發展的談論形成;二,通過“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具體化提高可預測性;三,通過開發敏感話題的“建設性管理”討論,構建相互矛盾認可和生產性方案等信賴基礎;四,通過增進文化上的接近性和相互理解構建地區整合文化基礎;五,通過以“互補性經濟結構”談論擴到“革新主導增長合作”的新談論,構建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許昌學院中韓三國文化國際研究院黃傑提議,在發展韓中關係方面,人文交流有助於增進相互理解、增進經濟合作、提高兩國軟實力。他強調要加強青年交流;促進文化及創意產業合作;利用數碼技術進行交流革新,探索未來發展。為此,強調構建大文化觀念的重要性;通過人文交流,韓中兩國的文化特色是共同應對地區及全球挑戰,促進韓中關係健康發展所需的潛力。

  最後第三部分是討論中韓外交安保合作,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閔銳指出,當前中韓關係因東北亞地區核心利益相關國家之間的第三者變數而受到深遠影響,各國之間的二元關係在世界化的退潮、大國競爭的深化、核心利益的激烈矛盾中,其關係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他強調,中韓兩國要在合作與競爭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保持對核心利益的戰略忍耐和智慧,注意不要落入螺旋形陷阱。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趙賢珠根據首爾大學統一和平研究院的統一意識調查(2013-2023)資料,韓國的核武裝輿論隨著對周邊國家的認識而受到影響,這表示除了朝鮮和美國之外,對中國的認識也可能成為一個重要變數。具體來說,越是對中國友好,越有反對核武裝的傾向,擔心朝中合作的韓國人有贊成核開發的傾向,因此有必要注意,如果韓中關係得不到改善和惡化,支持韓國核武裝的輿論也會提高。

  漢陽大學黃常弼認為,在包括朝鮮問題在內的東北亞地區,韓中兩國可以利用共同的利害關係加強外交力量。韓國有必要擺脫強調中國對朝鮮的作用論的接近法,考慮中國的利害關係,引導中國建設性參與朝鮮問題,並強調韓國可以通過積極斡旋包括中國在內的多邊會談,在解決韓半島無核化問題、緩和新冷戰格局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高升華認為,因美中競爭形成二分法對立,朝鮮也利用這一點積極擴張外交舞台,在這個時候,韓中之間最重要的是先發制人地持續對話和消除誤會。特別是對於為韓半島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期待韓中在朝鮮不要以極端的選擇威脅地區穩定等共識中尋找合作點。她還提議,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由於事關尖銳的國家利益,在所有國家都無法完全理解和接受對方意見的情況下,細致的選擇和慎重的行動比任何時候都重要,擴大共識從長遠來看,可以成為有效的次要選擇。

  (後方支援記者:郭至君)
前韓國駐華大使權丙鉉致辭(中評社 崔銀珍攝)
中國駐韓代理大使方坤致辭(中評社 崔銀珍攝)
會議現場(中評社 崔銀珍攝)
在課堂上致開幕詞(中評社 崔銀珍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