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社記者專欄

中評現場:兩岸三地大埔青年尋根行啟動禮

2024-11-07 01:23:54
北區區議員姚銘(中評社 段曉魯攝)
香港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林奕權(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評社香港11月7日電(記者 段曉魯)日前,由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舉辦的香港、台灣、梅州三地大埔青年“尋根 圓夢”首發啟動禮在香港大埔舉辦,兩岸三地青年來到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瞭解香港新界大埔的歷史及發展情況,並進行剪彩儀式。

  出席啟動禮的嘉賓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台務部二級巡視員魏敬東、一級調研員潘世傑、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董事長林菁菁、香港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張育文、香港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林奕權、北區區議員姚銘等。

  香港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主席林奕權表示,大埔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個地理上的標籤,更是一種文化和情感的象徵。在香港、台灣和梅州,我們都擁有大埔這個共同的名字和深厚的客家文化根基。這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的青年一代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並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從而在現代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使命。

  林奕權亦表示,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快,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變得愈發重要。作為客家後裔,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和傳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客家文化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的智慧和靈感。

  香港新界大埔鄉事委員會執行委員張育文表示,大埔位於香港的北部,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進入明清時期,這裡成為大部分客家人聚居的地點。隨著19世紀英國開始統治香港,大埔的發展也隨之改變。當時,大埔仍然是一個以農業和漁業為主的村落,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這裡逐漸發展成為繁榮的市鎮。如今,大埔不僅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例如舊時的大埔墟火車站改建為鐵路博物館,展示香港鐵路的歷史,參觀人士可以瞭解鐵路的發展和對社會的影響,藉此認識更多大埔的歷史。

  張育文亦表示,在文化方面,作為客家人聚集的地區,大埔豐富的客家文化流傳至今,例如客家話以及飲食習俗,包括茶果,釀豆腐,燜豬肉,梅菜扣肉,客家小炒等,大埔仍然保留著這些傳統菜式,不少食肆經常提供這些傳統美食,有很多人都會慕名而來,吸引了許多遊客。另外,客家人重視傳統節慶,農曆新年會有傳統的民俗活動,如舞麒麟等,展現了客家人的文化特色。

  北區區議員姚銘表示,客家文化,是我們共同的驕傲與財富。它不僅僅是一種地域文化,更是一種精神傳承。從梅州大埔的古老圍龍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那份堅韌與智慧;從悠揚的客家山歌裡,我們可以聆聽到那份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從精致的客家手工藝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那份匠心獨運與巧奪天工。這些文化元素,如同珍珠般散落在我們的生活中,熠熠生輝。

  姚銘亦表示,作為兩岸同胞,我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但我們共同擁有著這份寶貴的客家文化遺產。這是我們之間的紐帶,也是我們相互理解與溝通的橋梁。我們應該珍惜這份緣分,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啟動儀式後,兩岸三地大埔青年坐高鐵前往梅州市,進行為期4天的參觀活動。期間,他們會參觀丘逢甲故居、謝晉元紀念館、客家農夫農業公園基地、中國客家博物館等。
現場大合照(中評社 段曉魯攝)
啟動儀式(中評社 段曉魯攝)
嘉賓交流(中評社 段曉魯攝)
香港新界大埔麒麟隊歡迎嘉賓進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現場大合照(中評社 段曉魯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