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段曉魯攝)
現場來賓大合影(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評社香港12月3日電(記者 段曉魯)12月2日,香港城市智庫聯同各界舉行研討會,目的是為了凝聚香港各界聚焦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於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進一步為香港特區政府建言獻策。
出席的嘉賓包括,城市智庫召集人、觀塘區議員洪錦鉉,理大高級講師、城市智庫香港經濟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總監袁尚文,亞洲郵輪及遊艇業協會香港召集人楊梓呈,中華縱橫學術社社長、香港高級國際關係研究會召集人、律師曹希聖,城市智庫研究員、選舉委員會委員陳曉鋒,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香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監事長黃鵬,香港運輸物流學會常務委員兼物流政策委員會主席、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客席講師于承忠。
陳曉鋒表示,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持續擴大,香港迎來了港航業發展的光輝時期。1997年,香港以1440萬TEU的集裝箱輸送量位居世界第一,這一地位一直延續至2004年。然後,隨著新加坡、上海等新興港口崛起,香港的排名逐漸下滑。儘管如此,香港作為老牌國際航運中心,依然具備許多難以比擬的優勢,如商貿自由港政策、高效的國際航運服務和金融業、完備的國際航運人才隊伍等。
陳曉鋒亦表示,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首先,改革現有的航運管理機構,成立更高層次的諮詢機構,協助政府制定政策和長遠發展策略。其次,加大推廣航運服務稅務寬減措施,優化稅務優惠制度,壯大本地航運的生態圈。此外,要推動綠色航運發展,提供智慧化航行安全措施,提升船隻航行檢查系統。
楊梓呈表示,香港的島嶼很多,供有263個可登陸島嶼,這增加了遊艇活動的範圍,比起新加坡,香港遊艇的發展更具有優勢。遊艇發展與航運發展息息相關,包括在保險、金融等方面,而大部分的遊艇需要融資,香港有很多上市公司需要遊艇作為公司資產配置,這加大了遊艇在香港的發展和市場流通。此外,香港允許非本地遊艇停留香港183天,這也方便了更多的遊艇來香港,這些都是香港在遊艇發展的優勢。
袁尚文表示,由2022年“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八大中心”的地位,尤其是國際航運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而上個月的施政報告也提到了,對於香港物流供應、航運及空運業發展的支持。如今全球供應鏈正面臨重大轉型,新冠疫情後的供應鏈脆弱促使企業重新思考風險管理策略,從而轉向多元化佈局,香港需探討,如何開拓亞洲及中東市場,以減低全球貿易不穩定對供應鏈帶來的風險。科技創新正重塑物流產業,物流產業現在加入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這不僅提升了營運的效率,更為香港鞏固智慧港口提供新動能。
于承忠表示,海運及港口業是香港經濟的重要一環。在2022年,其經濟貢獻佔本地生產總值4.2%,並提供75000個多就業崗位。香港的港口設施都是由私營企業融資興建,香港現時在葵青設有9個貨櫃碼頭,供有24個泊位。
于承忠指出,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發展最早且高度成熟的港口,要進一步發展難免面對限制,例如,香港土地供應有限、營運成本高等。隨著鄰近珠三角地區的港口迅速崛起,發展全新的自動化碼頭,香港的港口基建相比區內年輕的碼頭,自動化不足的弱點更為凸顯,令香港港口難以全自動化去降低人手成本。
黃鵬表示,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背景下,香港物流運輸的優勢更加凸顯。香港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特區,享有特殊的政策優惠和高效的通關能力,這為物流運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和專業服務,為物流運輸提供了融資和金融支持,選擇香港作為物流運輸中心,無疑是明智之舉。儘管如此,香港物流運輸的可持續發展仍然面對挑戰。精細化管理和有效的資源利用需要物流企業加大投入,並與政府部門和相關利益方合作。而物流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意識也需要不斷提升,才能更好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曹希聖表示,地緣政治對相關航運發展具有很大影響,之前也出現過因為戰爭的原因部分航線要繞路,這會導致大大增加了航運成本,從何演變成全球供應鏈受到很大影響。現在很多跨國公司設有地緣政治風險指數,跨國公司希望瞭解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從而規避在此方面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香港的航運公司也要緊隨這股趨勢,設立專業部門檢察全球的地緣政治風險。
城市智庫研究員、選舉委員會委員陳曉鋒(中評社 段曉魯攝)
亞洲郵輪及遊艇業協會香港召集人楊梓呈(中評社 段曉魯攝)
理大高級講師、城市智庫香港經濟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總監袁尚文(中評社 段曉魯攝)
香港運輸物流學會常務委員兼物流政策委員會主席、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客席講師于承忠(中評社 段曉魯攝)
香港物流商會常務副主席、香港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監事長黃鵬(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華縱橫學術社社長、香港高級國際關係研究會召集人、律師曹希聖(中評社 段曉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