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社記者專欄

李大中:中美如果缺乏溝通管道將是危險的

2024-11-21 00:47:18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李大中。(中評社 楊騰凱攝)
淡江大學驚聲紀念大樓。(中評社 楊騰凱攝)
  中評社台北11月21日電(記者 楊騰凱)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就任後的美中關係發展,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大中向中評社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對彼此都很缺乏安全感,不信任對方的保證,這是既有霸權與崛起中的強權一定會面對到的困境,未來中美如果缺乏溝通管道將是危險的。

  李大中認為,不論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還有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提出的“攻勢現實主義”,這些看法都認為既有的霸權與崛起中的強權終究會有衝突。但國際關係理論可以用以解釋當前我們見到的局面,但不見得在指引局勢往某個一定的方向走,不必悲觀認為中美必定走向衝突,國家政策仍仰賴領導人的選擇。

  “修昔底德陷阱”為美國政治學者艾利森提出的概念,借用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描述雅典與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戰史”,既有的強權斯巴達擔心新興強權雅典崛起,進而發動戰爭意圖抑制雅典,從而導致斯巴達、雅典以及整個希臘世界的戰爭災難。

  “攻勢現實主義”則認為他國行為有不確定性,迫使國家不斷追求權力的累積,意味著國家的主要動機是在增進自己在權力階層中的地位,因此大國之間永恆的相互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李大中為美國塔夫茲大學佛萊契爾法律暨外交學院(The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 Tufts University)國際關係博士,研究專長包括美中台關係、美國與亞太安全等,現為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理事長、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專任教授兼所長。

  李大中表示,有些國際關係學說確實對當前的中美局勢感到悲觀,不只是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還有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提出的“攻勢現實主義”,這些看法都認為既有的霸權與崛起中的強權終究會有衝突。

  李大中指出,而且這類國際關係學說都認為既有霸權與崛起中的強權雙方極度不信任,各自都對對方感到憂懼,所以會想方設法去延遲對手的崛起。即便美國對中國大陸做出了一些保證,但大陸仍感覺美國想方設法想壓制、圍堵自己。所以不論是艾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或米爾斯海默的“攻勢現實主義”,他們看待美中關係都有其獨特的角度。

  李大中表示,然而美國多數的精英以及老百姓並不會從國際關係理論去理解美中關係,因為理論是一種解釋現實的架構,可以拿來解讀現在的局面,對美國領導者或一般的精英,他們在乎的還是政策的實施,去執行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政策。

  李大中表示,可是當中國大陸漸漸逼近美國,雙方體制又不同,這幾年就比較少看到美國對中國大陸態度樂觀,認為可以透過交往政策令中國融入世界體系,反之美國感覺自己受到威脅,所以當然會下重手。中美轉變為赤裸裸地講究利益,所以像攻勢現實主義、修昔底德陷阱,在這幾年就很受到歡迎,因為這某種程度解釋了我們看到的局勢現狀。

  李大中指出,而且在這過程中,美中雙方對彼此的保證似乎都沒有取得效果,拜登說不會透過盟國體制遏制中國發展,但中國的感受顯然不是如此,而中國就算承諾無意取代美國的地位,美國也不會相信,美國認為中國國力這麼強大,而且你既然無意取代我的地位,為什麼你的軍備發展這麼有步驟?為什麼有這麼多航艦?這是霸權與崛起中的強權面對到的困境,各自所保證的,在對方看來都沒有用,因為國家的意圖終究很難以判斷。

  李大中表示,悲觀的那一套國際關係理論相當程度上可以解釋現在的局勢,但是並不是說某一套理論在指引大家必然往這個方向發展,所以不必那麼悲觀認為中美走向衝突是必然的,政策是領導人的選擇,而非直接套用任何一個國際關係理論。就算是國際關係理論也還是樂觀的看法,認為兩個強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的關係是互相依賴的,彼此有多層次的勾連,所以仗打不起來,大家合作都能得到好處,這些看法還是有解釋力。

  李大中指出,拜登任期終究要結束了,回顧過去這四年,美國承認對中國有高強度的競爭,但仍認為美中應該要有溝通有對話,可是在中國大陸看來,無論美國講了再多,對中關稅仍未降低,並且採行小院高牆等科技圍堵,美國該做的都沒有少做。甚至拜登雖然表達不會透過同盟體系遏制中國崛起,可是在中國看來,美國還是百分之百在透過同盟體系圍堵,美國有各式各樣的雙邊關係與小多邊關係,建立多邊關係是拜登政府的強項,這些動作怎麼沒有在遏制中國大陸?

  李大中表示,特朗普對中國大陸來說也不是那麼陌生,有特朗普先前4年的經驗作為判斷“特朗普2.0”的基礎,但目前包括美國自己在內,都沒有人清楚特朗普2.0會不會和過去一樣。特朗普2017年上任後,與中國大陸一度互動良好,當大家覺得可以平穩的時候,2018年突然豬羊變色,貿易大戰直接開打,這就是很重要的判斷基礎,對特朗普的判斷不能只看一兩句發言,還是需要比較深入的分析。

  李大中指出,這次特朗普執政團隊當中,當然有些人對中國大陸的立場比較強硬,然而也有像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這樣的對中國大陸關聯比較深的成員,所以接下來也要看特朗普團隊怎麼磨合。關稅政策仍是未來特朗普政府很重要的角色,關稅同時是手段也是目的,因為中美貿易逆差還是非常多,特朗普最在乎的還是貿易失衡、貿易赤字,自由貿易對特朗普而言不重要,他要的是公平貿易。

  李大中指出,整體而言,特朗普上任第一年,中美關係還是會有一小段震盪期,雙方要找尋交手的方式,而關稅是重點。說特朗普變數大,是指手段與風格,但基本上他最在乎的東西大家都很清楚,就是美國不能被佔便宜,這點非常清晰,只是特朗普要如何去達成他的目前,在手段上範圍就很廣,讓人難以確定。

  李大中指出,而且美國現在對中國大陸所採取的措施,要解除很難,例如特朗普任內對中國加徵的懲罰性關稅,拜登基本上沒有解除,甚至拜登還在科技戰方面加碼,就算現在特朗普再度執政,要對中國解除既有措施進行減壓,這都非常困難,不往上疊加就已經不錯了。

  李大中表示,整體來說,如今的美中關係是相當罕見的,也像過去的美蘇兩極彼此之間的關係可以切割得很乾淨,美國與中國大陸對彼此都很缺乏安全感。但是在拜登這四年任內,即便中美雙方用不同的詞語,但似乎能感受到共同的味道,就像拜登尋求美中關係的“防護欄”,要避免競爭變成衝突,大陸雖然不講“防護欄”,但也在避免雙邊關係失控。只是我們還不知道這件事情對未來的特朗普政府重不重要,未來美中雙方如果沒有溝通管道那將是很危險的。
淡江大學校園一景。(中評社 楊騰凱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