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危機時代,地區性、全球性挑戰日趨嚴峻,中美國際影響此消彼長。美國既需要與中國交往、合作以增進其經濟利益和應對共同挑戰,又決心防範、遏制中國快速崛起以維護霸權。美國把其全球戰略重心從中東轉向東亞,實施“非平衡性對沖”對華新戰略,即在與華全面接觸和有限合作的同時,更注重在全面競爭中遏制中國,尤其是通過加強在東亞及西太平洋的聯盟體系和調整在該地區的軍事部署強化對華戰略遏制。美國對華新戰略由美國維護霸權這一最高國家利益和中美結構性矛盾決定,本質上是一種具有內在矛盾的不平衡的“雙軌護霸”戰略,即通過相互矛盾但主次分明的對華兩手應對中國崛起,遏止其霸權相對衰落之勢。
在奧巴馬8年任期進入尾聲之際,美國學界和戰略界展開了一場關於美國對華戰略是否需要大調整以更好應對中國崛起的大辯論。雖然一些著名中國通或知華派如基辛格、包道格、藍普頓、何漢理、貝德等對一些對華強硬派主張改變尼克松以來美國對華戰略基本方向表示擔憂甚至反對,(1)但是主張大幅調整美國對華戰略的觀點漸佔上風並得到奧巴馬當局的部分採納。其中,最具代表性並引起強烈反響的是2015年3月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CFR)發表的由布拉克維爾(Robert D.Blackwill)和來自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的特利斯(Ashley J.Tellis)共同撰寫的《修訂美國對華大戰略》(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的研究報告表達的觀點:美國需要一個制衡而非繼續幫助中國崛起的對華戰略。(2)兩個月後,藍普頓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世界中國學論壇上發表“中美關係處於危險的臨界點”的演講。其實,在世界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後不久,美國對華戰略調整就開始了。2009年奧巴馬新政府對華策略性“示好”不成後,就從2010年起逐步實施對華新戰略。該新戰略雖仍是接觸、交流、合作與防範、遏制、競爭的軟硬兩手並用,但顯著偏向後者,本文稱之為美國(偏向遏制的)“非平衡性對沖”對華新戰略。約瑟夫.奈把美國既要擁抱中國也要制衡中國的兩手戰略稱為謹慎而非好鬥的對沖,(3)否認美國好鬥和對華“對沖的非平衡性”(即遏制是美國對華兩手中的“重手”)。國內學者也多持美國對華戰略的“兩點論”,少有同時強調其“重點論”的。這不符合唯物辯證法和後金融危機時代美國對華戰略的基本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