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是危機真的要走到軍事打擊的那一面的話,我覺得俄羅斯還會繼續從危機裏面謀取好處,還會繼續它的外交手法。
所以我認爲,伊朗核問題對俄羅斯來講,有負面的一面;但是如果從另一面來看,也可能給俄羅斯增添一些牌,加一些籌碼,不排除他可以撈到一些好處。
呂德宏:美國的利益追求是全方位的
伊朗核問題走到這一步,其得失成敗,到底有哪些教訓?有哪些責任是它的?它為甚麼要採取這些措施?
不能就核問題論核問題
古巴導彈危機根源不在導彈
我對此有三點思考,第一個正如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其實它不是真的因爲導彈而產生的危機,而是美國對古巴的干涉、顛覆、侵略和威脅造成的。就是說,古巴導彈危機是一系列因果因素,最終以蘇聯要在古巴佈署導彈的形式表現出來。
現在伊朗核問題也是如此。導火索是核問題,但是他們之間的矛盾,也是一系列的因果過程帶來的。
又如朝鮮核危機,朝鮮要的不過是一個不受侵略,把停戰協定作危和平協定,但是美國就是不給它。這一系列的前因後果,到現在核問題這個導火索也發出來了。
我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應該就事論事,不應該就核問題論核問題,實際上核問題不是根本問題。根本問題應該是美國對整個中東問題有想法,對整個大國關係的處理,對歐、對俄、對中國關係的處理,肯定是有一個全球戰略運營的東西。就是說,還是應該從大局來看這個事。
美國的利益追求是全方位的
保護美元霸權也是目標之一
我們一般研究危機問題,研究戰爭與和平問題,經常把國家作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就是它要考慮利益、考慮代價、考慮風險,它會衡量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決策。
確確實實,一個國家的主體,其理性也是很難講的,還要看具體怎麽看待某些問題。動物如果要攻擊人,大概有三種情況。第一是天性,非常具有攻擊性,別的生物到了它的勢力範圍就一定要攻擊。第二是饑餓,這是主要的一種攻擊原因,因爲餓了才攻擊。第三個,是因為恐懼才攻擊。
那麽美國對伊朗的下一步政策,不論聯合國安理會有甚麽具體的結果,還是要從長遠看,從問題的根源看。
可能上面動物性的比喻不夠恰當,但是美國的天性是甚麼?應該說對美國的戰略動機的兩個說法,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個說政治、經濟、貿易、戰爭是一體的,不是分開的。比如西方國家的興起過程,美國崛起和變成全球第一強國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國家資源向中央政府進行動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最好就是國家產生問題或者出現問題。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就是暴力、擴張、盈利這樣一個循環的過程。這樣一個機制在美國還是存在的,而且有新的表現。比如太空的武器化,推動新軍事變革,等等,是有新的表現的。
第二是保衛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爲了保住美元的霸主地位,爲了防止歐元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亞元,美國一定要造成這樣的概念——祇要把錢放在美國就是安全的,任何其他地方都是不安全的。法國有一個學者叫托德,他寫《美帝國的興衰》。他有一種說法我覺得非常有意思,就是美國的軍國主義有三個要素,第一是永遠不要徹底解決問題,比如巴以問題一定要留在那裏;第二個是打可以打的國家,就是風險不是特別大,代價不是特別高,對手是中等偏下的弱小國家;第三就是保持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
美發動戰爭的動機和能力強
建設與維持和平的能力弱
的確有令人不太好理解的。就是說美國發動戰爭的動機和能力,應該是有的,而且很強;但是美國建設和平和維持和平的能力,是很弱的。這兩者之間,反差是很大的。其實一個大國的政策,近期和中遠期的政策,不應該相互弱化,但是美國對伊拉克的行動正好是相互弱化的。美國把油價打高了,最受益的是誰呢?是俄羅斯、委內瑞拉,而這樣的國家都是與美國針鋒相對的。美國這樣做,並不符合一個連貫的目標的追求,所以不是特別好理解。可能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但是到底複雜到甚麼程度,確實得很謹慎地評估。
因此這場危機的最終結果,有一個方面,可能取決於反對力量有多強;並不是美國想做多少事情,有多大能力。世界輿論在反對對伊朗發動戰爭上,應該會超過伊拉克。
陳學惠:核不擴散機制本身具有明顯缺陷
我受郭老師說的高限和低限的啓發歸納一下,就是伊朗的最高目標或者說終極目標是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
那麼伊朗當前的目標是甚麼?我覺得當前目標就是有權利用核能的國家。而伊朗堅持這個目標,完全可以做到。為甚麼?印度做到了,巴基斯坦做到了,以色列悄悄地做到了,朝鮮實際上已經做到了。我覺得,伊朗要達到這個目標,完全有可能。
為甚麼?我覺得這與核不擴散機制天生的弱點是有聯繫的。也就是說,這個機制就做不到這樣的效果,就是除了五個核大國以外,其他國家就不能利用核能,特別是那些弱小國家就不能去搞。一方面現在技術上能夠做到這一點,另一方面在國際機制的設計上本身就存在缺陷。
首先這個機制就是一個不民主的機制。這個機制就是說祇允許這五個國家有核武器,不允許其他國家有,本身就是不民主的。冷戰之後這個機制的破壞從邏輯上來講,就是必然的。凡是不理它那一套的,就都能擠進去,這充分展示了這個機制脆弱性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