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8月號,總第10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後扁時代的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
  
  綠營推動修憲沒有正當性
  民進黨應思考如何做在野黨
  
  我同意,台灣應該要去思考憲政體制,只是過去七次修憲已經把憲改的正當性徹底摧毀掉了。由泛綠的角度提出內閣制的思考,已經不太可能成為社會主要討論的焦點。泛綠雖然可以有修憲的法理,但是大家會認為你是因為二OO七、二OO八年選不贏才想這樣做,何況我們去年才剛修完憲;現在已經沒有一個要繼續從政的政治人物有這個臉,站在媒體面前說要推動修憲。他們已經沒有推動修憲的正當性了,畢竟去年的修憲成果還沒實施,一年後馬上就又要再來修憲,雖然去年修得確實莫名其妙,但是畢竟大家都參與進去了。

  這十幾年來,我們都是拿個人或者個別黨派的政治利益,去凌駕於台灣的整體利益之上,我們集體在付這個代價,這個代價不到二OO八年是不可能提早結清的。政治是有因果關係的,之前用民粹的方式去動員要席次減半、單一選區,現在只是在付出這個果。未來的政治版圖,泛綠不太容易走出來。民進黨要思考跟阿扁的關係,這兩年是要繼續綁在一起還是做切割,兩條路都很難走。二OO八年以後,怎麼做一個最大的在野黨,是民進黨要思考的問題。
  
  在兩岸互動上
  台灣將繼續居於劣勢
  
  對於兩岸關係,我認為大陸會願意跟民進黨交涉,台灣內部的政治紛擾不會影響到中共長期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只要民進黨願意跟大陸達成協議,就會比跟國民黨達成協議來得容易推動。中共的對台決策模式,已經超越了對台灣藍綠鬥爭的思考。

  我不認為民進黨是被廉價消費,我覺得是藍綠雙方在互相廉價消費。藍綠之間彼此廉價消費,造成台灣內部激烈的對抗,而大陸反而是用單一的面向來跟我們玩兩邊的遊戲,因為我們都迫不及待要把對方變成敵人;台灣藍綠已經不是內部的鬥爭,而是外部的鬥爭。中共繼續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繼續給台灣一些正面的利多措施,結果是泛藍要往執政的路走,泛綠這邊連制衡的力量都沒有。我們如果還是在內部互相踩的話,未來在兩岸關係上一定還是居於劣勢。

  在未來的一年多時間裡,阿扁已經沒有再給中共意外驚奇的能力了,阿扁已經正式跛腳了;他在這個位置上反而會帶給兩岸一年多的安定,因為他不可能再去搞公投制憲,在貪腐案子解決之前,不可能再去推動政治議題。

  蘇貞昌在未來一年多裡會不會去推動三通,我不知道:第一是他想不想,第二是他能不能。他能不能取決於他能不能跟深綠民眾取得妥協,他想不想是他主觀上要不要在選總統之前推動。三通的問題在綠軍裡面是一半贊成一半反對,所以泛綠要推三通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這是台灣社會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想要看到的事情。

  蘇貞昌如果作為一個總統候選人,在未來一年多裡面,願不願意去推,是兩岸關係中一個比較大的變項。我沒有足夠的能力跟知識來判斷這件事情。我所接觸的外資,他們最重視的也是這個事情:即兩岸有沒有可能在二OO七年實現三通,有沒有三通對他們要不要在台灣佈局經營有很大的影響。兩岸關係短期之內不可能有重大的突破。二OO八年之後又是一個新的賽局,中、長期就要看二OO八年的選舉結果,才能有明確的判斷。
  
  蔡宏明:
  從經濟面看台灣的政治紛擾


  我從經濟的角度來探討今天的主題。罷免案跟弊案似乎已經成為台灣整個社會跟媒體報導的主題。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讓人們覺得台灣的政治、社會、經濟發展前途堪憂,但從好的方面來看,反映出兩個趨勢:第一,台灣社會的民主化已經發展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針對政府、領導人道德行為的缺失提出批判,這也算是民主的成就。第二,從司法來看,檢調單位積極地對禮券、第一家庭進行調查,也突顯出我們司法機制有相當程度的進步。

  但是我從產業界的觀點來看,最近《經濟日報》做了台灣一千大企業的調查,問說影響對景氣的看法的重要因素是甚麼?對此,企業認為台灣的弊案跟政治紛擾是影響對景氣看法的相當因素。但是,問到說影響未來半年投資決策的最重要因素是甚麼時,第一個是全球經濟是不是持續好轉,第二個是油價,第三個是原料價格是不是會漲。弊案反而又不是重要因素。

  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所看到政治上的紛紛擾擾,最大的影響在於台灣整個社會未來是不是有一個可見度比較好的發展環境。至於實際上影響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因素,台灣政治社會已經紛紛擾擾數十年,反而不是真正影響投資的關鍵因素。

  台灣社會一直呈現「政治熱、經濟冷」的現象。此現象跟媒體的報導角度有關,台灣的媒體從來不去報導我們政府目前正在規劃從現在到二O一五年前應該發展哪些產業,甚至於對目前正在進行的重要科技開發,也沒有人去報導。這樣的媒體報導不但讓政治紛擾有「火上加油」的效果,對未來台灣經濟最大的影響,是會讓台灣民眾、外資,因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產生信心不足的問題。
  
  政黨和政治人物不會忽視
  民間及產業界對安定的需求
  
  長期而言,我對台灣的政治發展比較不是那麼悲觀。短期而言,我們弊案、罷免案或倒閣等動作將造成藍綠持續的對立。但從台灣長期的政治發展過程來看,我覺得政治人物、政黨,不會對民間、產業界對於安定的需求視而不見。我們不應用短期的紛亂現象,來評估台灣中長期的發展。因為由民進黨的發展,以及二OOO年以後泛藍的整合,都顯示民主政治的發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正如泛藍的整合一樣,相信民進黨在經歷聲望大幅滑落的壓力下,會去學習如何去約束自己的黨員、議員的行為,如何去貫徹政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