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透視
2008年10月號,總第13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選在即:日本政局撲朔迷離
王屏(北京)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

  自民黨第3大派閥“古賀派”(61人)本次總裁選舉按兵未動,令人費解。該派於2008年5月由“穀垣派”和舊“古賀派”合併而成,“中宏池會構想”終於變成現實。該派源於20世紀60年代前期創立的“池田派”,後經大平派、鈴木派、再發展到宮澤派。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初宮澤喜一任首相之後,該系譜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首相。具有“保守本流”之稱的宮澤派分裂為加藤派與河野派,加藤派是穀垣派和舊古賀派的前身,河野派是今麻生派的前身。古賀派大腕雲集,不可小視。其中多人曾擔任過派閥領袖,其動向將成為日本政界重組時的看點。該派閥領袖古賀誠是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會會長;原谷垣派首領谷垣楨一是自民黨政策調查委員會會長;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原自民黨幹事長加藤弘一雖已脫離派閥,但作為原加藤派會長,其在未來大選中的政治動向令人關注。古賀派與津島派的政治立場相近,自由派色彩較濃。

  石原伸晃屬於“山崎派”(41人)。第4大派閥山崎派和第5大派閥“伊吹派”(28人)都源於中曾根派,保守主義色彩較濃。尤其是伊吹派被小泉視為“抵抗勢力”並大加鞭韃。不過,山崎派在日本的對北朝鮮政策上具有自己獨特的主張。石原伸晃雖然是石原慎太郎的兒子,但其言行比較謹慎。在倒數第1、第2的兩個小派閥當中,“二階派”(16人)與小泉改革路線的繼承者之間關係密切;而“高村派”(15人)則採取自由主義的“中間路線”。

  本次總裁選舉的獲勝者麻生太郎是“麻生派”(20人)首領,該派在自民黨內的8個派閥當中位列倒數第3。本來麻生派、穀垣派、古賀派均屬池田派“宏池會”的一員,但是,麻生的“大宏池會構想”並沒有得到後兩者的回應。麻生派雖屬小派閥,但在小泉、安倍執政期間多次入閣為相。相反,穀垣派卻受到小泉、安倍的冷遇。在福田內閣時期,穀垣受到重視,而麻生卻與福田內閣保持一定的距離。麻生太郎是吉田茂的外孫,同時也是個實用主義者,他不會拘泥於太多的空洞理想。多數情況下會順勢而動,求實避虛,強調利益觀勝於強調價值觀。麻生派因在自民黨內基礎不牢,為其執政帶來一定的困難。但麻生人緣不錯,會有些彌補。總之,本次總裁選舉派閥界線仍然存在,但面對在野黨逼宮,黨內大腕企圖力挽狂瀾,使自民黨在大選中獲勝。為此,不惜犧牲派閥利益而追求“舉黨一致”的效果。最後能否如願,還有待大選的結果來證明。

  眾院大選:朝野拚殺爭天下

  目前,日本政局的焦點集中在國會。即朝野在國會眾參兩院各占半壁江山,形成對峙局面,導致“扭曲國會”無法形成統一意見。執政黨在眾議院通過的議案,在野黨佔優勢的參議院予以否決。遭否決的議案,眾議院反過來又實施“再表決”。福田內閣期間,眾議院就在時隔近60年的情況下,行使了兩次“再表決”權。日本政界要想打開這種被動局面,只有解散眾議院實行大選。問政於民:到底由誰“坐天下”更合適?因此,朝野“爭天下”的一場拼殺不可避免。

  實際上,日本政壇關於“政黨輪替”的話題已議論多年。並且,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政界震盪、重組的過程中,就已經進行了政黨輪替的實驗。但是,由於自民黨沒有強大的對手,下野之後又重掌政權。10年過去了,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羽翼逐漸豐滿,並且成為參議院第一大黨。在野黨聯合,終於可以在參議院呼風喚雨了。福田首相上任初期想與在野的民主黨“和平共處”,民主黨代表小澤一郎似乎也有心合作。但是,小澤的言行受到來自黨內意見的鉗制,他只好作罷,這使福田首相受到打擊。同時,自民黨內部左中右聲音各異,使福田政權腹背受敵。在內外夾擊下,福田艱難執政。最終,自民黨內部對於福田率執政軍團進軍眾議院大選沒有信心,福田首相只好交權、“讓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