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2005年7月號,總第91期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必須根本變革
  “中國龍將吸幹全球物資”,美國權威的“地球政策研究所”向世界發出這樣的警告。確實,中國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能源及其它各種資源的供求關係失調、價格飛升狀况,令世界各地的政要們大傷腦筋:中國如繼續按照西方引以爲自豪的消費型經濟模式發展下去的話,三十年之內,全球資源將無法滿足僅僅是中國一國的需求!換言之,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乃至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勢必要做根本性的調整和轉型。

   除了資源的限制之外,中國還面臨環境惡化的嚴峻形勢。來自中國官方的數字顯示:目前中國七大水系中百分之七十五的水資源受到污染,全國有一半城市空氣品質不佳,近三分之二居民生活受到影響;中國土地的沙漠化在持續發展中。

  自然環境和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對資源和環境的消耗,一旦超過了自然界的再生循環能力,勢必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嚴重後果。最終將嚴重影響人類生活質量,導致生存灾難。由此觀之,中國以往 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及“大量生産、大量消費、大量廢弃”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爲繼,必須根本變革。

   中國新一代領導層敏銳地察覺到以往通行的經濟發展模式存在重大問題,隨社會經濟發展,其不適應中國國情和人類經濟活動規律的缺陷暴露無疑。作爲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大國,中國的發展幷無先例可循。既然實踐證明已經無法按現行西方傳統經濟模式發展,中國惟有自行探索出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及具體落實到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就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行之路。

   應該指出的是,所謂“節約型社會”,與傳統觀念中“勤儉樸素”的概念幷不相同。它提倡的不是壓縮消費,而是改變消費方式,優化消費結構 。 而 循環經濟意味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采用了一種與自然環境和諧、高效利用自然資源的新型模式。可以預期,隨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和推進,未來的中國將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從而引導全社會走向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美、資源高效利用的發展道路。如此,中國才有資格“笑傲世界”,才能真正“爲人類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