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2005年8月號,總第92期

團結與分裂:中國國民黨面臨的嚴峻考驗
本刊編輯部
  沒有出乎意料,馬英九在選舉中獲勝,接任了中國國民黨主席,至此黨主席之爭落下了帷幕,國民黨的世紀交替完成。今後的路怎麽走?如何才能走上取勝之道?歷史的重任已經落在了馬英九的肩膀上。

  馬英九是年輕一代的國民黨領導人,具有比較優越的條件。為官清廉、理想清晰、立場堅定,既有務實的地方行政經驗,又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是馬英九的鮮明特徵。公道地說,放眼國民黨,馬英九確實是當仁不讓的主席人選。

  馬英九當選主席,為國民黨今後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領導人基礎,能夠確保國民黨繼續保持連戰確立的方向路綫,不容易發生動搖。須知,連戰的路綫是國民黨經歷過慘痛的失去政權的教訓後產生並確定的,其代表了國民黨的正確方向。如果不能夠把反台獨和促進兩岸合作作為國民黨今後的路向,國民黨將難於走出困局。

  當然,如果王金平當選,也同樣能夠繼承連戰的路綫,因爲不管是馬還是王,都沒有脫離連戰路綫的可能。國民黨沒有第三條道路可以走,只能站在對手的對立面,只能靠撥亂反正確保自己的地位。國民黨的兄弟黨親民黨試圖走第三條道路,結果政治力量一落千丈,已成爲泛藍特別是國民黨必須記取的重大教訓!

  走到今天,國民黨已經摔了無數跟斗,頭破血流,汲取了無數的經驗教訓。可是,一個重要的教訓是國民黨内部非常明瞭,又幾乎無法克服的,是團結與分裂的問題。過去如此,今後還是如此。團結與分裂始終是國民黨必須面對的嚴峻考驗。

  馬英九主席,面臨的最大考驗在哪裏呢?

  在今次選舉中,國民黨分成了王馬兩大派,兩大陣營摩擦頗多,矛盾尖銳,為今後的合作留下了裂痕,如何彌合,是擺在馬英九面前的最大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任由問題發展下去,黨内新的派別之爭就會演變成為分裂之爭。

  馬英九最大的問題在於包容能力比較弱,團結性比較差,對於台灣社會各種階層的民衆缺乏全面的影響力,在泛藍與泛綠的支持者基本持平的現實面前,國民黨需要大包容、大團結,一個不能少,還要有更多!如此,國民黨才能獲得取勝的機會。形象而言,國民黨需要的不僅是清流,還需要濁水溪。所以,馬英九務必清楚,僅僅靠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團隊,是奪不囘江山的。

  除了國民黨内部的團結問題,泛藍的團結問題也是馬英九的最大難題。明擺著的問題是,僅靠馬英九一人之力,根本不可能與親民黨談得成什麽整合的方案。馬英九應該知道,雖然他已經貴為主席,但是他離泛藍共主的地位尚相差甚遠!

  所以,馬英九沒有什麽高招可以用,唯一的取勝之道就是團結和合作,通過團結與合作,消除分裂的隱患,革除分裂的積弊。他必須要做到的是:

  一,真心實意地尊重連戰以及連戰的路綫,尊重連戰的泛藍共主的地位,決不動搖。那麽,國民黨内部的團結、泛藍的整合,都有了可能。馬英九務必明瞭,連戰對於國民黨而言,永遠是財富。

  二,真心實意地與王金平合作,馬王合是國民黨今後最大的資產,是2008年取勝的法寶,是令對手緊張的夥伴,合則生、則贏,分則死、則輸。從今次民進黨反應可見,王馬分裂是他們最爲期盼的事。

  三,真心實意地為台灣人民謀福利,用實際行動來解除台灣中南部民衆的疑惑,用真誠的付出來團結台灣人民,而不是懼怕自己是外省人,帶有“原罪”,只好以過激的反中、反共言行來取信島内某些人。

  在台灣的政黨政治中,民進黨是分派不分裂,關鍵時刻能夠放下分歧,團結合作,共度難關,奪取勝利。國民黨不同在於,分派又分裂,而且往往是在關鍵時刻閙分裂。分裂的結果就是失敗。 

  按照馬英九的性格,上台後一定要改革,要重新聚集資源,為今後的政權爭奪戰做準備。所以,改革的目標應該是為了更加廣泛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如果改革是為了一個小集團的利益,國民黨的前途必然無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