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雙英”相爭:思路決定出路
|
不出所料,蔡英文作為民進黨2012年大選的候選人勝出了,她將與爭取連任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角逐台灣領導人大位。
按說,在明確了自己的競爭者身份後,就該緊鑼密鼓地拉開競選帷幕,如深入島內基層,詳細瞭解民情民意民願,並據此研究選舉議題,策劃宣傳口號,制定選舉方案,向台灣選民們闡述自己的政策綱領,以廣泛爭取支持者。但蔡英文刻下卻按兵不動,她的首個競選時程安排,是出訪美、日等國。
這樣的安排當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蔡英文和民進黨智囊們深思熟慮的結果。因為島內的專家們早已預測,今次大選的核心議題,將以兩岸關係為核心來展開,這是過去歷屆台灣領導人選舉中從未出現過的。民調顯示,國民黨馬英九政府上台以來,取得的最大政績是在兩岸關係方面,民意滿意度最高的也是在兩岸關係上。ECFA的簽署和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令台灣擺脫了2009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空前困境,在東亞地區率先復蘇,去年國民經濟總值增長達10.8%,取得23年來最大的成長,台灣充分享受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
這樣的優勢,馬英九當然不會放棄,他打兩岸關係牌是必然的選擇。早在去年3月,馬蔡就ECFA舉行“雙英辯”,就可從中看出端倪,馬英九顯然在這個議題的辯論上取得明顯領先;去年底“五都選舉”後,馬英九又進一步以民進黨如果上台是否願意承認“九二共識”為焦點向蔡英文提出挑戰。馬的觀點很清楚:“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石,不承認“九二共識”,蔡英文所謂“會延續前朝政策”的表態就是一句空話。馬英九的挑戰擊中了蔡英文和民進黨的要害,民進黨至今未就此作出像樣的回復,蔡英文和她的智囊們絞盡腦汁想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新招也只是以模糊戰略來虛晃一槍,並未觸及實質問題。
儘管目前各種民調顯示馬蔡不相上下,但熟諳選舉的民進黨人深知,要奪取2012大選勝利,必須先取得選舉議題的話語優勢。破解馬英九的挑戰,準備好一套能夠說服國際社會、讓大陸雖不同意但能勉強默認的政策說辭是必要的。這裡的關鍵是美國的態度。美國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能夠接受的底線是甚麼?蔡英文堅持反對“九二共識”的立場,大陸肯定不會答應,這是否會造成台海情勢逆轉?美國對此作何表態,會否把蔡看作陳水扁第二?總之,摸清了美國的底,蔡英文才能準備她的兩岸政策說辭。
人們常說,高度決定思路。對比馬、蔡兩人的視野和思路,可謂高下立見。馬英九選擇和平發展,是站在了中華民族共同發展的高度。從這樣的高度出發,馬英九的思路,雖然還有不少權宜、保守之處,但總的方向是正確的,已然是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國際社會和廣大台灣民眾期望的和平發展之路。而蔡英文向美日求教,表面上看,她似乎據有國際高度,但仔細琢磨,不過是人家的跟班,看外人臉色行事的奴僕罷了。這樣的高度,決定了她處理兩岸關係的思路只能是“放在國際多邊結構面”,作為外國勢力對華博弈棋局的一個籌碼,來尋求牽制、制約兩岸關係之道。
思路決定出路。馬英九執政儘管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說,其政策在執行上也有不少瑕疵,但他的大膽開放、和平發展路線已經奠定了他在兩岸關係與台灣歷史上的地位。蔡英文甘當美日跟班、不做陳水扁第二、搞和平台獨的思路,也決定了她在兩岸政策上的出路:雖有不會“橫柴入灶”、而是“延續前朝政策”的小心作為,但也必然會堅持民進黨的台獨價值概念,否認“九二共識”、反對“一中原則”,堅持“一邊一國”等。因此,指望蔡英文制訂超越馬英九、大膽創新的兩岸政策,無疑是天方夜譚。可以預見,蔡英文也終將陷於“兩國論”的泥淖,走不出台獨的怪圈,難有歷史地位與光明的出路。
蔡英文的困窘,首先在於思維上的局限。在和平與發展已成世界主流的今天,她仍固執冷戰思維,把台灣置於傳統地緣政治的冷戰格局之中,以成為外國霸權勢力的冷戰棋子為榮。完全無視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安全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無視亞太地區合作發展與中國大陸和平崛起的現實。
其次,這種思維模式,又導致她以敵對心態和眼光看待大陸,看待兩岸關係,看待和平發展政策。鬥爭性思維主導了台灣政壇半個多世紀,至今未能平息。其結果,是造成台灣社會內部族群分裂,藍綠惡鬥不止;兩岸關係則多年處於緊張、僵持狀態,嚴重阻礙了台灣的經濟社會發展。過去十年台灣社會平均薪資成長僅數百元的統計數字,便是最好的例證。
蔡英文的高度和思路,決定了她無法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未來新中國的共同締造者,無法參與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之中,也就必然註定了她失敗的前途與歷史宿命。在歷史的長河,人生短短數十年,不過是彈指一瞬間。所有政治人物都當思考,今天的所作所為,留下的究竟是美名還是惡名?何去何從,蔡英文和民進黨人當三思!
(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