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
2018年6月號,總第246期

香港校園“港獨”現象及其探源
——基於香港國民教育的視角
齊艷(北京)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中共黨史專業研究生
  作者指出,近年來,香港校園“港獨”現象屢屢發生,值得引起各方關注、警覺與思考。20世紀7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香港社會逐步建立起本土意識。九七回歸後,香港並未在文化價值層面展開“去殖民化”教育的努力,在特定歷史形勢下,本土意識遂逐步淪為分離主義者推行“港獨”的工具。然而“港獨”勢力假借言論自由之名,在香港校園行播“獨”之實。使得“港獨”呈現出低齡化、青年化、校園化等特點。在此背景下,全方位推行國民教育,推進中學歷史教育、加強歷史觀培育,增進文化認同,提升香港青年世代的國家認同,以抵擋“港獨”思潮的侵蝕顯得尤為必要。 

  近年來,香港社會中以青年學生為主力軍的“港獨”勢力極度活躍,呈現出“港獨”低齡化、校園化、青年化等特徵。暴露出香港青少年認同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據相關報導,在“反高鐵運動”與“反國民教育運動”參加的人數中,青年學生就已過半。2014年非法“占中”事件中,據統計,參與該事件的 13 萬人中近10萬都是青年。2016年發生的“旺角騷亂”,其中還包括一名年近15歲的初中男生。在香港社會中,“港獨”組織假借“言論自由”的名義,公然在校園內進行散播“港獨”行為。2017年9月,隨著香港各大高校開學,“港獨”勢力再次入侵校園,將黑手伸向青年學子,香港7所高校內陸續出現“港獨”橫幅和海報,期間發生的9月5日香港中文大學撕海報事件與9月7日香港教育大學“民主牆”事件,激起各方聲討,更值得人們深思。這種現象是香港回歸後各種綜合因素複雜交錯所導致的結果,其中香港中學階段的歷史教育從文化及心理層面對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認同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基礎階段的本國史教育,在塑造公民民族和國家認同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歷史教科書作為本國史教育的重要承載者,更是有著不可輕視的影響。通過對香港中學歷史教育中“課程綱要”、歷史教科書部分內容以及當前教師施教問題的分析,對香港校園“港獨”現象做出相關解釋,以探求解決之道。……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