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中的競爭在拜登走向“多邊主義”之後,為了跟中國進行“對抗、競爭與合作”的地緣較量,美國外交不僅回到傳統的聯盟政策,在戰略資源爭奪工具方面,也從傳統的軍武、石油,橫跨到氣候與電子科技,如半導體等。如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遲遲無法結束,疫苗的生產與控制,也成了當前地緣戰略爭奪的工具。
西方古典地緣政治學可分為三大理論:英國地理學者麥金德(Halford J. Mackinder)的“心臟地帶理論”(Heartland Theory),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陸權論”;美國海軍軍官馬漢(Alfred T. Mahan)的“海權論”;美國政治學者史匹克曼(Nicholas J. Spykman)的“邊緣地帶理論”(Rimland Theory)。
長期以來,外界多誤以為這三大學派都是“決定論”,也就是地理位置已經決定世界的命運,誰控制了那些區域,誰就能主宰世界。尤其麥金德與史匹克曼更因為他們各自著名的“三段論”,而飽受替帝國主義擴張辯護的抨擊。
其中,麥金德所演繹出來的三段論是:“誰統治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史匹克曼站在麥金德的基礎上,認為世界地緣政治的重心是歐亞大陸心臟地帶外圍的“邊緣地帶”,所以三段論在他眼裡變為:“誰控制了邊緣地帶,就主宰了歐亞大陸;誰主宰了歐亞大陸,就控制了世界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