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5年12月號,總第9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默克爾:德國新總理、歐洲「鐵娘子」
呂義國(北京)
本刊特約撰述 

  歐洲人尤其擔心法德蜜月行將結束。隨著默克爾正式當選德國新總理,法德同盟的歷史將增加變數。盡管默克爾在今年七月訪問法國時曾經作出了繼續發展法德關係的承諾,但是她與希拉克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各個領域的分歧,使法國人不免為法德同盟的前途捏一把汗。十月十日,默克爾在她正式當選後舉行的第一個新聞發布會上,便表示將把重建大西洋兩岸關係作為外交上的首要任務。在她看來,良好的歐美關係完全符合德國的利益。而基民盟與美國共和黨、默克爾本人與小布什之間的密切關係,更是眾所周知。但默克爾並不主張德國向伊拉克派兵,她明確表示反對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這也顯示其並不是要唯美國馬首是瞻。 

  對華政策的持續穩定與局部微調 

  在對華政策層面,由於雙邊日益密切的經貿關係,默克爾的對華外交不太可能出現逆轉與倒退現象。很顯然,近年來快速發展、良性互動的中德經貿關係,恰似一個高速行進的火車頭,如果默克爾政府決意對中德「經貿火車」強行剎車的話,那麼受傷最大的決不是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第一時間,對默克爾出任德國總理表示歡迎和祝賀,並期待中德雙方共同努力,繼續推動兩國關係全面、深入發展。默克爾則在強調對華關係的重要性時表示,在科爾和施羅德擔任德國總理期間,德中關係得到了良好發展,在她領導下的德國大聯合政府將會保持對華政策的連續性。默克爾的這種表態,當不只是一種外交辭令與客套,應是有感而發。事實上,中德經貿關係的發展趨勢並未因為這場政治危機而倒退,競選兩派都深諳中德經貿的重要性,雙方對華經貿政策相差很小,而其最大分歧表現在國內改革和外交政策上。

  對於位列全球GDP第三和第七位的經濟大國來說,中德雙方經濟利益交集很大,兩國的有識之士對此有著廣泛共識。同時,中德雙邊市場容量大,經貿互補性強,潛力巨大。德國是中國第六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德國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依賴程度較深。默克爾上台後,可能推行親美遠華政策,但基民盟也不會意識不到一個快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對德國的重要意義。由於中德兩國在美國、英國等市場上貿易產品競爭程度很小,也不會面臨市場擠出效應。

  再從政治層面來看,中德兩國外交政策具有相似的利益訴求。兩國外交政策的著眼點在於加強雙邊經濟貿易合作和擴大雙方市場份額和影響。早在科爾任期內,德國就提出全面估價中德關係的重要性,加強同中國的經貿關係和合作的新政策,雙方經濟、貿易合作蓬勃發展。施羅德政府繼續貫徹這一政策,雙邊經貿關係進一步提升。二○○三年,中國發表《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雙方致力於發展戰略伙伴關係。這些來之不易、賴以共贏的政治基礎,任何一個黨派都不願意也不可能完全拋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