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要取得成功,必須要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關係,營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但由於歷史、國際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國與周邊地區國家一直存在很多問題: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參與國際和地區合作的經驗也不夠豐富,周邊地區國家對中國也不夠了解,中國與周邊地區關係也時起時伏。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與周邊地區和國家的關係都有了極大改善,並逐漸由初動參與地區合作到主動推動地區的合作。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一直強調「與鄰為善」、「與鄰為伴」。近幾年來,中國進一步提出了「睦鄰、安鄰和富鄰」的外交思想,並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和完善。
首次提出「睦鄰、安鄰和富鄰」概念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國務委員唐家璇在中國雲南省召開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部長級會議」上指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是中國政府外交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首次提出了「安鄰」和「富鄰的概念,他說:中國只會做「安鄰」、「富鄰」的事,絕不會做「欺鄰」、「擾鄰」的事。(注1)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睦鄰、安鄰和富鄰」政策的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二○○三年十月七日,溫家寶總理出席了在印尼巴里島舉行的首屆「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了題為《中國的發展和亞洲的振興》的演講。在講演中,溫家寶總理提出了「睦鄰」、「安鄰」和「富鄰」的外交理念,並詳細闡述了「睦鄰」、「安鄰」和「富鄰」政策的具體內涵:
「睦鄰」,就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親仁善鄰、以和為貴的哲學思想,在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的原則下,共築本地區穩定、和諧的國家關係結構;
「安鄰」,就是積極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合作增進互信,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分歧,為亞洲的發展營造和平安定的地區環境;
「富鄰」,就是加強與鄰國的互利合作,深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積極推進地區經濟一體化,與亞洲各國實現共同發展。(注2)
溫總理提出了「睦鄰、安鄰和富鄰」的政策主張,既是對近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實踐的總結,又是對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的進一步闡述。(注3)隨後,中國領導人分別多次重複闡述了「睦鄰、安鄰和富鄰」的政策主張,並運用於周邊地區的合作發展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雙邊關係,不僅增進了周邊國家對我國的理解和信任,有利於保持和發展各項區域合作,為推動我國開創外交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是中國在自身現代化的進程中對國際和地區關係的新戰略。
中國發展的必然與戰略選擇
中國「睦鄰、安鄰和富鄰」政策是戰略選擇,也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和結果:
首先,中國的「改革」和「開放」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進程。中國的改革發展之路源自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探索和對世界格局和發展的新思維,正確的把握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雖然當今世界還很不安寧,但維護和平、促進發展仍是各國人民的共和同願望。
一九七八年以來,中國努力爭取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發展自己,國內生產總值從二千一百五十三億美元增加到二○○四年的一万九千三百一十七億美元,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超過百分之九;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不足三百美元增加到一千四百多美元。二○○四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比三年前翻了一番,達到一一五四八億美元;進口總額為五六一四億美元,比三年前增長了近一倍。截至二○○四年底,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額達到七千四百五十三億美元,批准外商投資企業五十多萬個。(注4)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地區的環境、交往與合作。因此,中國的改革是在逐漸開放的過程中深化和擴大的。中國最近提出了對內構建和諧社會,對外建設和諧世界的主張。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穩定、發展、和諧都是我們的基本目標。很明顯,中國的發展是要最終融入到世界發展的潮流當中去,與人類進步的方向相一致,也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和本地區人民的利益。中國走向世界的進程必須從周邊開始,而鄰國的穩定也影響著中國。因此,「睦鄰、安鄰和富鄰」的戰略和思維,為中國繼續走和平發展之路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和政策基礎,也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理解和支持,將長期指導中國的發展方向。
其次,中國歷史和文化總結。中國的和平發展的理念源於悠久的文化。中國五千年來的文明歷史不僅創造了中華文明,而且在創造過程中廣泛吸納了世界和地區的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化。「中庸」、「和衷共濟」、「親仁善鄰」等儒家文化精髓思想的深厚內涵做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綿延至今。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和今天倡導「和諧世界」都是中國和平發展理想的說明和詮釋。中國奉行以合作為重要支點的外交與安全政策,日益突出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以和平謀發展,以合作促發展。
最後,全球化和地區合作的要求。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進行的,是在全面參與全球化進程中發展的,走的是一條向世界全面開放和與世界相互依存的道路。
(一)中國已加入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內的一百三十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加入了二百六十七個國際多邊條約,在反恐、軍控、防擴散、維和、經貿、發展、人權、司法和環境等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
中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並積極按照WTO的規程,實行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表明中國認同現行的國際規則,並願意成為其中的成員。因為中國可以在履行規則的義務,接受規則的制約的同時,也能享受國際規則所帶來的權利,並可以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中國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國的外貿額佔GDP的比重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其中中國的進口依存度約為百分之卅四,在世界主要大國中是最高的。中國每年吸引的外資佔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的十分一以上,外資企業出口佔中國出口總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國己經濟成為國際社會中的一員,同時也是一個負責任的成員,國際體系有利於中國的長久發展,中國也願意通過改善的規則,提高國際合作的效率。
(二)中國的自身定位是個區域性大國,因此,中國與周邊鄰國的關係在中國外交戰略中至關重要。中國積極推動地區的經濟合作,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參與幾乎所有的地區合作,本世紀初,中國開始倡導一些地區合作,隨著中國的發展,這種相互依存關係只會進一步深化,地區各國的利益融合會進一步擴大,與周邊鄰國的關係隨之進一步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