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二○○五年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關節點?
.美國內部對華戰略爭論有何定論?
.中美關係趨於成熟的主要標誌是甚麼?
.為何說中美正在形成一種新型的大國關係?
中美關係的重要關節點
過去的一年,中美關係又經歷了一次起伏,而且是二○○一年的重大起伏以來的又明顯起伏。七月份之前,「中國威脅論」,包括「軍事威脅論」和「經濟威脅論」在美國再度泛起,而且二月的「美日安全磋商委員會」的聯合聲明、六月拉姆斯菲爾德在新加坡的講演、七月發表的《二○○五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報告》等;都明顯地表現出對中國不友好,中美關係似乎陷於緊張;但是,七月份之後中美關係又出現了少見的改善和發展的勢頭:布什和胡錦濤在紐約和北京兩度會晤,布什、賴斯多次稱中美關係是「複雜的、很重要的」,而九月佐立克稱中國應成為國際體系「負責的,利益相關的參與者」,賴斯、拉姆斯菲爾德、斯諾、格林斯潘等高官相繼訪華,中美舉行了兩輪戰略對話,等等。
中國的學者們高度關注二○○五年中美關係的起伏,特別是力圖對起伏的原因做出解釋,並探討如何避免新的起伏。「中美關係進入新的磨合期」、「中美關係可以進行管理」、「應建立中美戰略對話機制」等等,頻頻提出已漸成主流觀點。這些觀點都有可取之處,但都局限於中美關係「緊張或緩和」、「嚴峻或改善」的固有框架,而如果跳出這一框架,立足於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過程,則應該可以有更深入地探討和結論。實際上,二○○五年中美關係的起伏,是中美關係趨於成熟的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關節點」。通過對這一起伏的分析,可以更準確地把握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
推進中美關係趨於成熟
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關係一再發生起伏,僅可稱為重大起伏的就至少有五次之多,包括一九九二年九月老布什政府批准向台灣出售一百五十架F-16飛機;一九九五年六月克林頓政府批准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美;一九九六年一季度台灣選舉期間克林頓政府派遣航母戰鬥編隊進入台灣海峽附近海域;一九九九年美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二○○一年四月中美軍用飛機在南海上空相撞等等。至於由於貿易問題、所謂的「人權」問題、美台關係問題等引起的起伏則幾乎每年都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是,除一九九二年九月那次之外,中美關係幾乎都是上半年緊張、下滑,下半年緩解、改善。這就是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關係的跌宕起伏。但中美關係的每一次起伏,都不是簡單重複前一次,不僅有新的原因、問題,而且有新的模式。可以認為,正是這些起伏之「點」,構成了冷戰後中美關係發展變化的「軌跡」。
就起伏的聲勢而言,二○○五年中美關係的起伏是明顯的,特別是二○○二年、二○○三年中美關係的相對平靜更突出了二○○五年起伏的明顯。但是,如果對二○○五年中美關係的起伏做細緻,深入的分析,就可以發現不僅與前一次,而且與以前各次重大的中美關係起伏的重要的不同。盡管導致二○○五年中美關係起伏有諸多原因,但與以前各次重大起伏不同,並沒有發生直接導致起伏的,中美之間重大的,直接的衝突、事件,而主是由美國一些人、利益集團宣揚「中國威脅論」引起;盡管二○○五年上半年有「美日安全磋商委員會」聯合聲明和《二○○五年中華共和國軍事力量報告》的發表,美國繼續進行亞太地區軍事戰略部署調整,但與以前各項重大起伏不同,美國的對華政策並沒有明顯變化,而中國的對美政策更沒有改變。所以,這次起伏不像以前各次重大起伏,並沒有出現中美之間重大的政策性衝撞,對中美關係也沒有實質性形響。實際上,這次起伏基本是美國內部的一場戰略與政策爭論,中國當然關注,但並未真正捲入;以前各次重大起伏中,雖正改善、發展則需要較長時間,一般要到第二年甚至更長久,而二○○五年的起伏則不同,在下半年立即就出現了重大改善、發展,實際上就在五月以後,布什、賴斯就發表了關於中美關係「很複雜,很重要」的看法,而中美首次戰略對話而在八月一日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