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新中式”服裝魅力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10:19:39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網評:“新中式”服裝魅力何在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孫照紅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從“龍年戰袍”到“春季第一條裙子”,馬面裙火爆“出圈”。馬面裙的供不應求讓國內演出表演服飾加工重鎮山東省曹縣再次備受關注。無論是走上T台、進入劇場,用於展示和表演,還是現身於公園、廟會,出現在普通人通勤逛街、走親訪友的場合,“新中式”服裝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場景中。

  在歷史風塵中飄逸了千年的傳統服飾,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新中式”服裝,再次活躍於年輕人的生活中。年輕人對中式美學的認可和喜愛背後,是更堅定的文化自信。中式審美的回歸,不僅讓大眾日常穿搭更豐富、個人價值表達更多元,而且比千篇一律的大眾服飾看起來更精致、更古朴、更典雅。穿上它,仿佛正在趕赴一場國風盛宴,與古人對話、與歷史交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在這“古今之約”中激蕩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從藝術再現和創新設計來看,穿衣是日常生活的基礎性需要,既要滿足舒適的需要,也要符合當下人的行為或者使用場景。可以看到,大多數“新中式”服飾形制不完全復古,在設計上更貼近現代生活,與時尚潮流相互呼應。“新中式”不光注重設計的“皮相”——如追求用真絲、香雲紗的面料工藝以及立領、盤扣等標準設計,同時注重呈現元素的“骨相”——如將肚兜、旗袍、中國結等傳統東方服飾元素融合於現代時裝之中,實現傳統和現代的深度鏈接,讓東方韵味盡顯。

  “新中式”服裝的爆火,看似偶然實為必然。傳統服飾是“穿”出來的文化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符號和象徵,服飾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中華傳統服飾不僅能夠展示人們的審美情趣、色彩喜好、形制偏好,還浸潤著特定歷史時期一個社會的文化心態、價值觀念、精神信仰和生活習俗。穿上傳統服飾,在某種程度上說,也就是把傳統文化、傳統禮儀、傳統工藝“穿”在心上,傳遞著人們深植於血脈之中的民族情感與文化認同。“新中式”服裝成為“穿”越千百年的時尚潮流,成為現代人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年輕一代消費者對“新中式”的喜愛,折射了他們獨特的審美追求:有內涵卻不厚重、有美感但不張揚,更體現了他們開闊而豐富的精神境界和堅定的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