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盛世長歌”展覽:昭昭有唐 輝煌氣象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7:45:12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一座唐代的石質墓門,左右分別雕刻著兩名深目高鼻、寬肩細腰的舞者。他們各自單腳站立在一塊編織精美的小圓毯上,對向而舞。後方的投影演示讓兩名舞者“動”了起來,蹬踏旋轉,奔騰歡快,舞姿矯健奔放——這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的一級文物石刻胡旋舞墓門。胡旋舞出現在唐代墓門上,是中、西亞樂舞對唐代文化藝術深刻影響的結果,也是當時文明交流互鑒的實物見證。

  目前,它正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的“貞觀——李世民的盛世長歌”展覽中展出,與它一起和觀眾見面的還有15家文博單位的140組249件展品。走進展廳,不僅能夠多角度解讀李世民的非凡一生,更可以感受到大唐盛世的輝煌。

  唐人氣象 衣袂飄飄

  展廳中,一尊藍彩女立俑抓住了記者的眼球。只見女俑梳高髻,面如滿月,神態閑適,揣著雙手,身穿小領窄袖長袍,藍色的袍子上有白花團點綴,花團中又略帶點淡棕色,色彩明快,甚是美麗。

  唐太宗時期,無論宮廷還是民間,女子都崇尚高發髻——雙環望仙髻、雙螺髻、單刀髻……名目眾多,造型各異。有些用今天的眼光看亦是個性張揚、十分誇張。這尊女俑造型,如同從“翠髻高叢綠鬢虛”的詩句中走出來,透過她眉宇間散發出的從容,不難看出當時社會的開放包容。

  唐代的女子較之宋明時期,可是“任性”多了,不僅可以梳各種奇特的髮型,而且可衣著風流、明艶大方,甚至可著胡服與男裝。這尊三彩女騎馬俑沒有戴女子慣用的遮住妝容的帷帽,而是戴一頂翻沿胡帽,大方地露出面容。她穿的衣服領口、袖子窄小,束腰,配上小腳褲和靴子,整套服裝易於騎射,乾淨利落,襯得人英姿颯爽。女子在馬上意態安閑,似乎正在游獵或郊游的途中。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經過唐太宗十年勵精圖治,唐王朝的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繁榮、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百姓安居……貞觀年間,政通人和,百廢漸舉。觀眾從唐朝婦女衣袂飄飄間,不難領略盛世氣象。

  開放包容 近悅遠來

  展品中還活躍著胡人的身影。出土於長樂公主墓的壁畫“群侍圖”,描繪了漢族、少數民族、外國人和諧相處的場景。圖中幾位侍女姿態各異,位居中間的侍女膚色較深,卷發,戴大耳環,持丁字杖,是“昆侖奴”形象;最右側的侍女雖僅存半邊臉,但仍可看出她頭戴紅色抹頷,且疑似卷發,亦可能是少數民族。這幅斑駁的壁畫是大唐開放包容,四方來朝,“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生動見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